虞仁榮的資本版圖要再下一城?
作者|劉俊群
編輯|劉欽文
千億市值半導體巨頭要IPO了!
近日,全球前十大Fabless(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之一、圖像傳感器技術的先驅豪威集團遞表港交所,擬沖刺IPO。
說到豪威集團(603501.SH),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會想到“高端智能手機的幕后英雄”,畢竟它的圖像傳感器已經廣泛應用于小米、華為等頂級手機品牌的旗艦產品中。
圖源:罐頭圖庫
豪威集團是“中國芯片首富”虞仁榮收購而來的公司,虞仁榮作為半導體領域的領軍人物,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和大膽的投資決策一路逆襲,締造了財富神話。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他以61億美元財富位列第569位。
其控股的新恒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6月在創業板IPO過會成功,加上此前豪威集團(前稱“韋爾股份”)在A股成功上市,若此次豪威集團順利IPO,將是其第三次推動企業實現上市。
截至2025年7月24日,豪威集團股價報收于125.79元/股,市值達1531.1億元。
年入超257億元
千億巨頭布局“A+H”
在智能手機的“幕后英雄”中,CMOS圖像傳感器(CIS)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將光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讓我們每次拍照都能捕捉到生動的畫面。
過去,這一領域幾乎由三星和索尼兩大巨頭主宰,然而,近年來,一家“隱藏大佬”國產CIS公司——豪威半導體(上海)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豪威”),正悄然崛起。
豪威的故事可追溯到1995年。當時,它在硅谷的創立,幾乎是帶著“硅谷傳奇”的光環開始的。
僅僅兩年時間,豪威便推出了全球首顆單芯片彩色CIS,五年內便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全球圖像傳感器技術的先鋒。那個時代,豪威一度成為蘋果iPhone3GS和iPhone4的供應商。
圖源:罐頭圖庫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三星和索尼的技術不斷升級,豪威技術逐漸被趕超,甚至被蘋果從供應鏈中剔除。
之后,豪威經歷了退市、私有化的波動,直到2019年被韋爾股份收購,并于2025年更名為“豪威集成電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豪威集團”)。從此,豪威集團迎來了它的新生。
據《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豪威集團的營收和凈利潤持續增長,營收分別為200.4億元、209.84億元和257.07億元;同期,凈利潤分別為9.51億元、5.44億元和32.79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如今,豪威集團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CIS供應商,2024年市場份額高達10.5%。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按2024年收入計,豪威集團是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導體公司之一。
半導體設計銷售業務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為三大產品線: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顯示解決方案及模擬解決方案,其中,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占總營收6成以上。
像小米15、華為P70Pro這些旗艦機型的主攝上,都搭載了豪威集團的OV50H傳感器。
目前看,豪威的客戶群體遍布全球,從智能手機OEM、汽車制造商到醫療設備公司、安防設備制造商等多個領域都有它的身影。
圖源:罐頭圖庫
豪威集團絕大多數收入來自海外,同期,豪威集團來自中國大陸的營收占比為16.7%、13.9%和15%,境外收入占比分別為83.3%、86.1%和85%。
據《招股書》顯示,公司來自前五大客戶的收入占其同期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5.2%、55.9%、51%。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大客戶占比過高,一方面說明該公司的產品與技術獲得了客戶的較高的認可度與接受度,但是同時也表明公司存在市場集中度過高的風險,對于公司平穩發展而言屬于不利因素,可能也會引發IPO審核的重點關注。
對于此次赴港IPO,公司也在公告中明確提到,赴港上市是為了加快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及海外業務發展。
創始人為“中國芯片首富”
身家達437億元這一千億市值巨頭的背后,是被稱為 “中國芯片首富” 的虞仁榮。
在中國的芯片圈,他可是響當當的“大佬”。他最初創辦的韋爾股份,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圖像傳感器廠商,并且在2022年,他憑借著950億元的財富,成功登上了《胡潤全球富豪榜》第132位,也因此被稱為“中國芯片首富”。
在2025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他以6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7億元)財富位列第569位。
虞仁榮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功。他1966年出生在一個并不富裕的寧波家庭。從小家境貧寒,他深知“知識改變命運”,于是他努力讀書,最終憑借著優秀的成績考入了鎮海中學,隨后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
畢業后,虞仁榮于1990年進入浪潮集團工作,成為一名工程師。浪潮是國內頂尖的IT企業,曾研發了全球第一臺中文尋呼機,這段經歷為他后來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圖源:罐頭圖庫
1992年,虞仁榮跳槽到了香港龍躍電子,擔任北京辦事處經理,專門負責電子元器件的代理工作,在這里,虞仁榮一干就是6年。
2000年,他離職創業,在北京創辦了華清興昌科貿有限公司,專注電子元器件的貿易代理。公司很快成為北京最大的電子元器件經銷商,年利潤高達1000萬美元。
然而,虞仁榮并不滿足于做經銷商。他覺得“做經銷商只能喝口湯,要想吃肉,必須搞自主研發。”
2007年,他果斷從經銷商身份轉型,創辦了韋爾股份(603501.SH),開始進軍半導體領域,專注于電源管理芯片等半導體產品。韋爾股份逐漸嶄露頭角,并于2017年成功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隨后,虞仁榮通過并購加速擴張,布局多個熱門賽道,包括超越視覺、汽車半導體、電源管理、可穿戴設備等。
2016年,韋爾股份上市前,虞仁榮通過5000萬元獲得青島學而民和投資中心約10%的股份。
圖源:罐頭圖庫
2017年,虞仁榮領導韋爾股份收購了此次IPO的豪威科技100%股份。2020年,韋爾股份出資1.3億元收購了Synaptics在亞洲的觸控顯示業務,同時通過旗下子公司出資250萬元投資上海韋豪創芯,布局可穿戴設備、汽車半導體等領域。
2020年,虞仁榮加大投資力度,認繳2.16億元參與平潭馮源繪芯股權投資,隨后又分別出資8000萬元、9000萬元認購平潭馮源聚芯與光信馮源同芯基金各12.7%和30%的股份。
2022年,韋爾股份花費2.33億元收購珠海的思睿博半導體,并通過紹興韋豪參與設立多個基金,進行產業投資和并購。包括2022年6月,韋爾股份與全資子公司紹興韋豪聯合投資了上海道禾產新私募基金和寧波甬欣韋豪三期半導體產業投資基金,兩者募資規模分別為10.02億元和10億元。
其中,韋爾股份在道禾基金中認繳5億元,持股49.9%;在甬欣韋豪基金中,紹興韋豪認繳1.98億元,持股19.8%。
2023年5月,虞仁榮聯手廣立微、北京君正等公司,發起設立合肥馮源仁芯投資合伙企業。2024年底,韋爾股份通過紹興韋豪出資6.93億元,設立了35億元規模的泛半導體產業基金,目的是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推動公司持續健康發展。
如今,豪威集團即將赴港上市,虞仁榮的“芯片帝國”有望得到再次擴展。你看好虞仁榮的又一次IPO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