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近日正式公布了《上海市下一代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6-2030年)》,該方案聚焦于構建一個以“1+2+3+4”體系為核心的全新產業生態,旨在深度結合下一代顯示技術與元宇宙、數字人等尖端領域,進而培育出具備全球競爭力的顯示產業集群。
方案的核心策略圍繞兩大技術路線與三大前沿方向展開,力求在技術層面取得突破,并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在技術路線方面,一方面將著重發展Micro LED技術,特別是在元宇宙AR/MR智能終端的應用上,將推動全彩Micro LED微顯示器的量產,并力求在低功耗CMOS背板、巨量像素轉移等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以加速8K超高清顯示模組的產業化進程。另一方面,硅基OLED技術也將得到大力推進,尤其是在VR/MR近眼顯示領域,將致力于研發超高分辨率的全彩硅基OLED微顯示器,并解決紗窗效應、拖影等問題,同時優化制備流程,降低生產成本。
在前沿方向上,方案提出了三大重點。首先,全息顯示與元宇宙的融合將成為新的探索領域,鼓勵研發無介質3D全息顯示技術,并結合數字人、元宇宙等場景,推出全新的3D顯示應用,同時,光克隆全息技術及納米材料的突破也將成為研究的重要方向。其次,電子紙的創新將得到支持,將推動高分辨、柔性化電子紙材料及工藝的研發,并建設電子紙創新中心,以拓展在教育、醫療、商業等多個領域的應用。最后,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突破也將成為關鍵,將推進量子點主動式發光顯示技術的產業化,并支持AMQLED、Mini LED+量子點等高端顯示技術的研發。
方案還提出以智能眼鏡為終端創新的核心,推動顯示技術與AI的深度融合。將發展多種形態的AI+AR、AI+MR智能眼鏡,重點關注輕量化、低功耗、高分辨率等指標,推動顯示器件、波導鏡片、主控芯片等關鍵部件的技術迭代。上海已經形成了智能眼鏡的核心供應鏈,如鯤游光電的光波導鏡片、顯耀顯示的Micro LED微顯示技術等,星紀魅族等企業的AR眼鏡產品也已接入AI大模型,實現了多模態交互功能。
為了提升產業競爭力,上海將通過四大核心環節進行布局。在光波導與芯片方面,將擴大光波導晶圓加工能力,研發陣列、衍射光波導技術,并提升顯示驅動芯片的技術水平,支持4K/8K超高清驅動的普及。在核心裝備與材料方面,將攻克Micro LED異質集成設備、高精度光刻機等關鍵裝備的研發,并研發光敏性聚酰亞胺、低溫彩色光刻膠等重要材料。在AI+顯示融合方面,將在生產端通過AI優化像素與良率,在應用端開發基于AI眼鏡的人機交互算法,強化手部識別、眼動追蹤等技術的結合。最后,在集群化布局方面,將打造臨港微顯示產業集群、靜安/浦東超高清產業集群、金山OLED產業集群,以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