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20日起,中國對超豪華小汽車消費稅的征收門檻進行了大幅調整,從原本的裸車價130萬元下調至90萬元。這一變動,使得眾多原本游離于超豪華稅之外的車型,突然被納入了征稅范圍。特別是對于保時捷這樣的超豪華汽車品牌,無疑是一次重大的市場挑戰。
按照新的稅收政策,含稅價在101.7萬元至146.9萬元之間的車型,將需額外繳納10%的消費稅。這意味著,消費者在購買這一價格區間的車型時,將不得不承擔額外的9至13萬元稅款。保時捷、奔馳等眾多汽車品牌旗下的多款車型,均受到了此次調整的影響。
以保時捷為例,其目前在售的9個車系中,僅有macan和macan新能源兩個車型能夠完全免受超豪華車稅的影響。其余7款車型的價格區間,均有部分涉及100萬元至150萬元,因此受到了新政策的直接沖擊。相比之下,奧迪、寶馬、奔馳等品牌雖然也有車型被納入征稅范圍,但由于其主力車型多為國產走量車型,因此受到的影響相對較小。
為了應對這一稅收政策變動,各大汽車品牌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應對策略。攬勝和奔馳的部分經銷商選擇了官方限時補貼的方式,限時替消費者繳納10%的超豪華車稅。而保時捷等傳統豪華品牌,則采取了降價策略,以吸引消費者。例如,保時捷Panamera的指導價起售價為113.8萬元,但據銷售人員透露,該車型的標軸版終端價格可以低于100萬元,從而避免產生超豪華車稅。
然而,這些策略并不能完全消除稅收政策變動對保時捷等超豪華汽車品牌的影響。特別是在中國市場,保時捷的銷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官方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保時捷在中國市場的交付量同比下降了28%,這一數據與全球其他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中國市場的失利,與保時捷轉型陣痛、自主品牌崛起等因素息息相關。
盡管保時捷已嘗試通過電動化轉型來提振銷量,但在中國市場,這一成效尚未顯現。同時,隨著電動智能化時代的到來,中國自主品牌正在借助技術優勢實現價格攀高,逐漸開始影響到豪華車甚至超豪華車市場。高性能的小米SU7 Ultra、仰望U7、極氪 001 FR等車型,正在成為消費者的新選擇。
進口車型在中國市場的整體銷量也出現了持續下滑。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年進口汽車規模同比下降了10%,2024年則同比下降了12%。2025年上半年,進口汽車銷量同比下降了33%,顯示出進口車市場持續萎縮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