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的飛速進步,市場中的產品性能愈發強勁,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因此節節攀升,而不同消費層次的群體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的考量因素卻各不相同。中低端市場的消費者往往被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性所吸引,無論是插電式混合動力、增程式還是純電動車型,都能通過純電驅動大幅降低充電成本,相較于傳統燃油車的加油費用,節省顯著。相比之下,高端用戶則更加注重駕駛的舒適性、科技氛圍以及智能化體驗。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都具備油電兩用的能力,但它們在運行邏輯上存在顯著差異。簡而言之,增程式電動車能夠在電量充足時完全依賴純電驅動,而許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無法做到這一點。增程式電動車的發動機啟動完全基于電量水平,當電量低于預設值時,發動機才會介入工作,為電池充電或提供動力支持。
以理想品牌的增程式電動車為例,通常當電量降至約20%時,增程器會自動啟動。若開啟強制保電模式,這一閾值甚至可降至3%左右。在此電量范圍內,增程式電動車如同純電動車一般,無論低速還是高速,發動機均不會啟動。因此,在頻繁充電的情況下,增程式電動車幾乎等同于純電動車。然而,許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不同,它們的發動機啟動邏輯更為復雜,既受電量影響,也受速度控制。在低速行駛時,這些車型可以純電驅動,但一旦需要急加速或提高速度,發動機便會自動介入,這一過程往往不受駕駛者控制。
從這一角度來看,增程式電動車似乎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更為“先進”,尤其在節能方面表現出色。然而,當增程式電動車的電量極低,發動機強制啟動時,其動力表現會大幅下降,噪音和振動也會變得明顯,同時油耗也會急劇上升。相比之下,許多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雖然在電量較低時無法保持全速段的純電行駛,但發動機介入時的噪音和振動相對較小,油耗也更為經濟。這或許解釋了為何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常常宣傳其虧電狀態下的油耗表現,而增程式電動車則較少提及這一點。
本質上,增程式電動車由于發動機不直接參與驅動車輪,因此更加接近純電動車的特性。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更傾向于燃油車。對于追求極致經濟性的消費者而言,增程式電動車無疑是更好的選擇。然而,如果消費者對純電行駛的連續性要求不高,同時對虧電狀態下的油耗和性能有所考量,那么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則可能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