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國合資車企市場格局經歷深刻變革,整體市場份額縮減,但內部呈現出顯著的分化趨勢與加速轉型態勢。
一方面,部分傳統巨頭如大眾穩固了其基本市場地位,而豐田與通用則通過靈活的戰略調整實現了銷量的逆勢上揚。另一方面,新能源轉型的速度與成效成為影響市場表現的關鍵因素。廣汽豐田鉑智3X與東風日產N7等新能源車型憑借其出色的市場表現,成為合資車企轉型的新標桿。
面對市場競爭的加劇,合資車企已從過去的集體困境中汲取教訓,開始從“全球車”制造模式轉向專注于打造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中國車”。這一轉變不僅體現在產品設計與功能上,更深入到市場策略與消費者洞察之中。
數據顯示,上半年合資車企整體市場份額下滑6.2個百分點至28.8%,跌破30%的心理防線。其中,德系與日系市場份額收縮尤為明顯,而美系與韓系雖然同樣面臨壓力,但銷量卻有所回升。上汽通用與江鈴福特銷量分別同比增長8.6%和69.7%,悅達起亞與北京現代也實現了銷量的正增長。
在燃油車市場,合資車企繼續發揮其產品優勢,通過智能化升級與“一口價”策略激活傳統市場。一汽-大眾、一汽豐田與北京奔馳等廠商燃油車占比居高不下,經典車型如朗逸、速騰、帕薩特等繼續貢獻穩定銷量。同時,“一口價”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價格戰帶來的市場內卷,為合資車企的銷量回暖提供了助力。
在新能源領域,部分合資車企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廣汽豐田、東風日產等企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顯著提升,長安馬自達更是憑借馬自達EZ-6一款車型將滲透率從零提升至30.8%。廣汽豐田鉑智3X、一汽豐田bZ5與東風日產N7等新能源車型憑借本土化研發與高性價比策略,在市場上脫穎而出,成為合資車企新能源轉型的成功案例。
為了加速智能化升級與本土化戰略實施,合資車企正積極尋求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廣汽豐田與華為、Momenta等企業的合作開發,上汽大眾與百度等科技企業的智能生態共建,都是這一趨勢的生動體現。同時,合資車企也在加強與本土供應商的深度綁定,共同推動新能源專屬平臺的研發與優化。
合資車企還在中國市場設立了研發中心,聚焦智能電動車的本土研發。大眾在合肥設立科技有限公司,豐田汽車則推行在華自主研發舉措,將車型開發權交由中國團隊主導。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合資車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更為其全球業務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