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匯川聯合動力,作為匯川技術旗下專注于新能源車業務的子公司,正穩步邁向A股市場,有望成為近年來新能源車供應鏈領域最大的IPO項目。這家企業深耕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不僅是國內新能源整車廠的動力系統核心供應商,更因與理想汽車及小米汽車的緊密合作而聲名鵲起。
聯合動力的市場地位日益凸顯,這得益于理想汽車的高速增長以及增程車型在市場的廣泛接納。7月11日,聯合動力順利完成了證監會的注冊流程,從提交申請到注冊生效,僅用了七個半月時間,盡管過程中遇到些小波折,但其IPO推進速度依然迅猛。
隨著注冊成功,聯合動力即將進入詢價、募資、路演及定價的關鍵階段,預計募集資金48.6億元,估值區間預計在200億元至500億元之間。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動力的股權結構相對簡單,母公司匯川技術持有94.51%的股份,其余股份由兩個員工持股平臺持有。此次IPO的成功,也反映出監管層對國內上市公司“A拆A”分拆上市態度的微妙變化。
從運營情況來看,聯合動力近年來業績斐然。2022年至2024年,其營收從約50億元增長至161億元,毛利率和凈利率也逐年提升。這背后,理想汽車的高增長以及增程車型的快速滲透起到了關鍵作用,同時,行業價格戰的不斷升級也為聯合動力帶來了發展紅利。聯合動力還成功擴大了與其他整車廠商的合作,業務范疇也拓展至純電車型。
然而,高速增長的背后也隱藏著挑戰。聯合動力的應收款項占比流動資產持續走高,反映出合作整車廠對其賬款的壓縮,給其流動性帶來了壓力。同時,盡管固定資產規模逐年增加,但在建工程金額卻持續下降,電驅系統和電源系統的產能利用率已接近飽和,產能擴張成為當務之急。
截至2024年末,聯合動力的應付票據及賬款合計達到100億元,而現金及等價物僅為17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14億元,運營情況頗為緊張。此次IPO融資的主要目的,便是用于產能建設項目,以應對未來市場的持續增長。
根據規劃,聯合動力將通過募投項目新增產能,預計2029年完成產能爬坡,2030年實現滿產運作。若以“滿產滿銷”的狀態計算,其2029年的營收規模有望達到約370億元。作為獨立第三方領域的佼佼者,聯合動力在電機和電控產品的市占率均超過10%,僅次于比亞迪弗迪動力,中長期內具備持續增長的能力和空間。
然而,新能源車行業的價格戰走向卻為聯合動力的未來發展增添了不確定性。若價格戰持續,將有利于聯合動力等獨立第三方公司的增長;但若價格戰趨緩,大型車企可能會通過自研自產的方式優化供應鏈成本,聯合動力的市場空間或將受限,募投項目的新增產能也可能出現過剩。
價格戰趨緩后,車企可能會放松對賬期和賬款的管理,聯合動力應收占比較高的特點也可能被削弱。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聯合動力需要與同業公司進行激烈競爭,這勢必會對其利潤結構產生影響,進而波及商業效益及投資價值。
當前,汽車行業價格戰正酣,整個產業鏈都在承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低于下游工業企業平均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利潤率繼續下滑至3.9%,全國乘用車庫存達到歷史高點。這或許意味著,價格戰在短期內還會持續,以降低庫存,但在中短期內很可能會趨于緩和。而聯合動力正處于這一關鍵時期,其上市之路充滿了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