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玩具市場近期呈現出熱鬧非凡卻又挑戰重重的景象。盡管創業者們紛紛涌入這一領域,試圖以智能毛絨玩具等新穎產品吸引消費者,但市場反饋卻顯得不盡如人意。
據悉,當前市面上在售的AI毛絨玩具,在電商平臺的退貨率高達30%至40%。這些玩具的價格大多集中在三四百元區間,且銷售高度依賴線上平臺的流量導入,導致投資回報率(ROI)普遍偏低。多數消費者只能通過線上渠道購買,而在體驗過新奇感后,不少人選擇了退貨。
消費者反饋顯示,這些AI玩具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聊天體驗過于機械、響應延遲、產品交互設計復雜以及聯網困難等。這與消費者心中所期望的“有情感、有性格、有記憶的玩伴”形象存在較大差距。
一位資深硬件投資人指出,AI玩具市場要想找到產品與市場的最佳匹配點(PMF)并不容易,這一點被許多創業者所低估。目前,大多數AI玩具企業仍處于虧損狀態,依賴融資維持運營。電商平臺的七天無理由退貨政策,對于一些項目而言,可能成為致命的打擊。
市面上的主流AI玩具構造相對簡單,通常由一個毛絨玩具和一個語音對話盒子組成。這些語音盒子集成了麥克風、揚聲器、聯網模塊和主控芯片,通過連接云端的大語言模型實現與人的互動。然而,這種簡單的構造并未能帶來理想的用戶體驗。
由于構造和生產門檻較低,AI玩具成為率先落地的AI硬件之一,但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高達40%的退貨率給不少創業者潑了冷水,揭示了市場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
消費者對于AI玩具的負面反饋主要集中在網絡連接、操作便捷性和對話體驗等方面。例如,許多AI玩具僅支持2.4G頻段的WLAN網絡,導致無法連接家庭的5G WiFi。部分玩具需要按壓才能喚醒對話,這對低齡兒童來說操作難度較大。AI對話的響應延遲、識別率低等問題也讓消費者感到失望。
面對市場挑戰,一些AI玩具企業開始調整產品形態,嘗試新的功能和定位。例如,有的企業將語音盒子內置于玩具中,實現低功耗遠程交互,并部署專用服務器以提高AI對話的響應速度。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具備多模態交互、性格演化能力等差異化賣點的AI玩具產品。
這些新產品不再局限于兒童市場,而是將目標客群拓展至青少年和成年用戶。它們強調品牌方對于設計和產品的理解,遵循消費品邏輯,試圖通過多模態交互、專屬IP和養成系玩法等特性提升產品的黏性和活躍度。
然而,盡管這些新產品在功能和形態上有所創新,但要想打動消費者仍需時間檢驗。關鍵是要將技術進行有效融合,找到與消費者需求之間的結合點,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市場競爭力。
隨著第二批AI玩具產品的陸續上市,消費者將很快給出新的市場反饋。這些新產品能否克服退貨率高的難題,還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