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密集發布的年份里,汽車行業迎來了一系列新的規范與標準,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針對汽車安全性能的各項升級。從電池安全的嚴苛要求,到輔助駕駛系統的全面監管,再到最新推出的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新國標,每一項舉措都直指汽車安全的核心議題。安全,這一產業發展的基石,在任何時候都不容忽視。
新國標的出臺,不僅標志著技術指標的大幅躍升,更體現了對弱勢交通參與者的深切關懷。根據征求意見稿的內容,新國標對AEB系統的識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能準確識別行人和自行車,還必須涵蓋兩輪摩托車等小型機動車,并增加了交叉路口、右轉跟車等復雜場景的測試,以確保系統在各種情況下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在速度適應性方面,新國標同樣設定了嚴格的標準。對于M1類乘用車,AEB系統必須在10km/h至80km/h的速度區間內激活;而對于N1類車型,這一范圍則為10km/h至60km/h。針對靜止前車的測試速度從舊國標的30km/h提高到了80km/h,并要求在40km/h的時速下必須完全避免碰撞,制動時的減速度也提升至每秒不低于5.0m/s2,相較于舊版的4.0m/s2有了顯著提升。
這一系列技術指標的升級,無疑對車企及整個AEB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新國標并未強制規定特定的傳感器配置,而是為不同的技術路線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當前,AEB技術路線主要分為毫米波雷達、純視覺和多傳感器融合三種方案,每種方案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局限性。
毫米波雷達方案以其成本低廉、應用廣泛而著稱,但易受環境干擾;純視覺方案則依賴于攝像頭進行感知,對靜止物體的識別存在局限;而多傳感器融合方案,雖然理論上具備更高的安全性,但成本也相對較高。因此,車企在選擇技術路線時,需要綜合考慮成本、性能、穩定性等因素,以求在滿足新國標要求的同時,保持軟硬件的持續升級和迭代。
新國標的出臺不僅是對技術標準的提升,更是對消費者權益的保障。工信部在相關公告中明確要求,企業在宣傳輔助駕駛功能時,必須明確系統功能邊界和安全響應措施,禁止夸大和虛假宣傳。這一舉措有助于消費者更準確地了解產品性能,避免誤導和安全隱患。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新國標的實施旨在更全面地保護弱勢交通群體,維護道路交通安全,推動汽車安全產業的健康發展。與過去相比,新國標不僅擴大了覆蓋面,還提高了對AEB系統性能的要求。數據顯示,如果AEB得到普及,將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拯救無數家庭于危難之中。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逐步成熟,AEB系統的裝配率也在不斷提高。然而,不同價位車型的裝配率仍存在顯著差異。高價車型幾乎全部配備了AEB系統,而主打性價比的車型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新國標的實施將有助于縮小這一差距,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AEB系統帶來的安全保障。
在新國標落地之際,我們期待看到更多車型標配AEB系統,實現安全平權。無論未來何種技術路線占據主導地位,安全都將是唯一的標準。讓每一輛車都成為守護生命的堅固盾牌,這才是新國標落地之時我們最想看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