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汽車論壇上,關于新能源汽車市場動力技術路線的討論異常熱烈。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針對插電混動車型(PHEV)與純電動車型(BEV)的市場表現和未來趨勢,提出了不同以往的見解。
標普全球汽車中國輕型車銷售預測副總監林懷濱指出,盡管新能源汽車的整體市場滲透率預計將在2025年達到57%,但插電混動車型的份額預計將低于2024年水平。他預測,未來兩三年,插電混動車型的增速將逐漸放緩。這一觀點與當前市場上純電動車型增速超過混動車型的趨勢相吻合。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96.8萬輛和693.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1.4%和40.3%。其中,純電動車型累計銷售441.5萬輛,同比增長46.2%,增幅高于混動車型的31.1%。單獨對比6月份銷量,純電動車型銷量為85.9萬輛,同比增幅為40.4%,而混動車型銷量為47萬輛,同比僅增長7.8%。
林懷濱進一步分析,插電混動車型目前面臨庫存高壓與政策風險的雙重挑戰。截至今年6月,整個插電混動行業的庫存已接近104萬輛,頭部企業已開始進入深度去庫存階段,但即使以每月去庫存5萬至6萬輛的速度,消化現有庫存也至少需要兩年以上。插電混動車型的終端需求與批發量顯著背離,保險數據顯示的終端滲透率與批發量滲透率之間存在差距,反映出實際終端需求弱于廠商供給預期。
政策風險方面,行業普遍預期2025年購置稅減免政策可能將續航80-100公里以下的低續航PHEV排除在優惠范圍外。這將直接沖擊近半數PHEV銷量,因為頭部企業中,50公里以下續航車型占比高達40%。同時,低續航插電混動車型還面臨環保質疑,歐盟委員會的研究報告指出,這類車型的實際油耗遠高于WLTP測試值,碳排放水平與傳統燃油車相當。
在增程車型方面,盡管問界和理想等頭部車企被視為增程式技術的代表,但林懷濱指出,增程車型的市場需求可能遠低于行業預期。他分析,增程車主在實際使用中,純電行駛里程占比高達70%左右,意味著增程器的使用頻率并不高。隨著電池價格維持在較低水平,現在很多企業能夠做到純電車型與增程車型同價銷售,這將進一步擠壓增程車型的市場空間。
林懷濱還提到,主流增程車型的銷量軌跡普遍呈現上市后快速達到銷量峰值,隨即進入下行通道的趨勢。以理想L7/L8/L9、問界M系列為代表的頭部車型也不例外。他認為,這表明增程市場的真實需求容量可能遠低于行業預期,產能過剩風險正在逐漸顯現。他預測,增程市場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插電混動市場,面臨類似的庫存壓力和下行風險。
這場關于動力技術路線的討論,不僅揭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復雜性和多變性,也反映出產業演進的下半場邏輯:沒有終極形態的技術霸權,只有持續迭代的用戶價值。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變,行業需要更精準的用戶洞察和更開放的創新生態,探索“場景定義技術”的多元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