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F6大數據研究院詳盡分析了2025年第二季度汽車后市場的行情,揭示了該行業面臨的多重挑戰與新興趨勢。數據顯示,上半年后市場產值及進廠維修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了5%和4%,尤其在第二季度,各月表現均未達去年同期水平。
城市級別的維保需求差異顯著。上半年,二線及以上城市的進廠維修臺次同比下滑超過5%,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降幅則逐漸縮小,五線城市的市場需求相對穩定,同比降幅僅為1%。這一分化趨勢反映了不同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汽車保有量的差異。
在具體業務方面,上半年各類業務均承受較大壓力。特別是第二季度,輪胎、保養、維修、鈑噴等業務的產值不僅同比下降,環比也呈現下滑態勢。與此同時,美容和精品業務雖然環比有所增長,但同比依然下滑,顯示出市場整體需求的疲軟。
在汽車零部件銷售方面,蓄電池、齒輪油、空調濾清器等部件的銷量同比實現了1%-2%的小幅增長,而機油和自動變速箱油的銷量則同比下滑超過5%。這一變化反映出,隨著車輛養護技術的進步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一些傳統油品的需求正在收縮。
值得注意的是,剎車片、機油濾清器、火花塞等關鍵零部件在二季度遭遇了全區域的同步下滑。特別是在華北地區,所有監測品類的銷量同比均出現下滑,顯示出該地區汽車后市場的嚴峻形勢。同時,不同城市級別的這些零部件也普遍陷入增長瓶頸,四線城市的承壓情況尤為突出。
然而,在整體市場下滑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卻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動能。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的產值及進廠臺次均實現同比增長,而傳統汽車則同比雙雙下滑7%。在主要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坦克的進廠臺次同比增速高達109%,吉利、極氪、理想等品牌也緊隨其后,增速均超過50%。新能源汽車的市占率在二季度已逼近10%,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6個百分點。
2025年上半年,汽車后市場還受到了一系列政策動態的影響。以舊換新政策有效促進了汽車消費的增長,截至5月底,補貼申請量已達412萬份。國家發改委表示,7月將下達第三批消費品以舊換新資金,以保障政策的全年有序實施。同時,行業反內卷行動也在積極推進,多家車企和主機廠承諾縮短供應商賬期、向經銷商支付銷售獎勵及返利,以抵制內卷式競爭。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國充電樁數量已突破1400萬,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增長55.8%,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也同比上升7.4%。這一基礎設施的完善與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增長相輔相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商務部還發布了千鎮萬縣新能源消費季活動的通知,旨在進一步優化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環境,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