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長春東北亞國際會議中心,2025新能源智能汽車新質發展論壇匯聚了行業精英,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的未來走向。會上,哈爾濱理工大學終身榮譽教授蔡蔚,同時也是國家卓越工程師及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為與會者帶來了汽車電驅動技術的深度剖析。
蔡蔚教授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強盛離不開關鍵零部件的強大。當前,全球主流采用的永磁電機雖然性能卓越,但其對稀土資源的依賴卻成為了制約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稀土價格的波動對永磁電機的成本產生了顯著影響,因此,尋找降低重稀土使用量的方法,以及確保稀土永磁材料價格的穩定,成為了行業內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考慮到全球80%至90%的稀土永磁材料產自中國,這一問題更顯迫切。
蔡蔚進一步分享,目前電動車大多采用集中電驅動系統,但分布式電驅動系統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然而,除了比亞迪K9大巴等個別車型外,分布式電驅動系統尚未實現大規模生產。這主要歸因于對機械、電氣和熱控制的不足,影響了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他強調,降低車輪重量將是推動分布式電驅動系統發展的關鍵。
展望未來,蔡蔚認為線控系統將成為電動車的下一個技術趨勢,包括線控轉向、線控懸架和線控制動。盡管目前這些技術的應用比例仍然較低,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它們有望在未來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在電驅動技術的長期發展趨勢方面,蔡蔚指出集成化是不可避免的方向。從最初的電機、減/變速器、控制器三個獨立部件,逐漸演變為二合一、三合一,甚至已經出現了十二合一、十四合一的概念。然而,高度集成化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售后維保的困難。為解決這一問題,蔡蔚建議采用模塊化設計。
在提高電機與電驅動總成功率密度方面,蔡蔚提到了三種方法:提高轉速、提高電壓和降低標準。國內企業如比亞迪已經在提高轉速和電壓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系統集成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他鼓勵行業繼續努力,縮小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
蔡蔚還強調了扁線繞組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中的廣泛應用。包括特斯拉、比亞迪和華為賦能的車型在內,幾乎所有新能源汽車都采用了這一技術。同時,永磁電機因其優異的性能而被95%以上的車型所采用,但稀土價格的波動和永磁體的昂貴價格仍是行業面臨的挑戰。
最后,蔡蔚重申了汽車電動化與能源清潔化作為國家長遠戰略的重要性。他指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限于汽車行業本身,還將帶動智能化電動船舶、多電飛機、飛行汽車、電動化農機、礦卡等多個行業的創新發展。特別是低空飛行器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電驅動系統的需求,更是凸顯了發展高質量電驅動系統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