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都市圈,低空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繪制出一幅幅創新與合作交織的壯麗圖景。從無人機技術的研發到實際應用,這片天空下,企業與城市攜手共進,共同書寫著低空經濟的傳奇。
在馬鞍山,靚馬科技的無人機騰空而起,它們背后的“智慧大腦”卻位于南京。這家企業的創始人杜紹林,早在馬鞍山創辦企業之初,就將研發團隊安置在了南京,利用南京豐富的科技資源和人才優勢,專攻地理信息和軟件費控平臺的開發。如今,他們的“靚馬翼飛平臺”已成為安徽省低空智聯的重大試點項目,而每天穿梭于南京與馬鞍山之間的“雙城工程師”,更是成為了推動兩地人才流動的重要橋梁。
同樣在馬鞍山,泓景科技的無人機生產線正忙碌地運轉著。這家來自南京的企業,看中了馬鞍山毗鄰南京的區位優勢,選擇在此落戶。他們的多旋翼大載重長航時無人機H300,翼展超過4米,最大載重可達300公斤,續航時間長達50分鐘,足以在寧馬兩地之間往返飛行。而這樣一款高科技產品的關鍵技術,正是源自南京的研發基地。
不僅如此,在安徽智鷗驅動科技有限公司的車間里,一款名為“系留文旅eVTOL—凌岳一號”的框架機正在接受最后的檢測。這款飛行器即將被送往南京進行整機組裝,預計不久后就能與公眾見面。智鷗驅動選擇南京作為走出馬鞍山的首站,并在此落地了“智鷗航空研發中心項目”,旨在搶占低空經濟發展的先機。
低空空域,作為串聯南京都市圈低空經濟的“大動脈”,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25年初,在南京和滁州兩市交通運輸局的共同推動下,南京都市圈首批兩處低空應用場景協同空域獲批。這是長三角地區首次實現跨市空域協同管理,為無人機跨城作業提供了便利。同時,南京也在積極探索規劃城市內和都市圈低空公共航路骨干網,以長江為軸,劃設多條跨江低空骨干航路,共同支撐低空飛行需求。
為了推動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南京都市圈內的城市也在積極行動。南京江北新區發布了“天空智城概念規劃”,并同步落地了低空飛行器制造端“共享工廠”。這一舉措將依托智能制造產業園,布局“天空智城”低空飛行器裝備制造基地,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同時,南京都市圈內的城市還簽訂了《南京都市圈低空應用場景協同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共同謀劃推進低空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空域資源協同互聯、低空應用場景培育和低空公共航路打造。
南京作為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更是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和《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行動計劃(2024—2026年)》等,旨在探索構建南京都市圈低空飛行服務網,支持發展都市圈城際飛行、物流運輸等多種類型的低空飛行服務。這些政策的出臺,為南京都市圈低空經濟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政策支撐。
如今,在南京都市圈,低空經濟已不再是“單兵作戰”。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從場景應用到人才培養,各個城市和企業之間正在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南京的聚隆與滁州聯手開展碳纖維復合材料與低空飛行器項目,江蘇無國界航空在鎮江小鎮培養的無人機人才,也正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都市圈各地。在這片天空下,低空經濟正綻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