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火星以其標志性的紅色外觀著稱,但歐洲航天局(ESA)最新發布的一張衛星圖像,卻為我們展示了這顆“紅色星球”的另一面。在這張色彩斑斕的照片中,火星呈現出黃、橙、棕三色交織的螺旋狀圖案,同時還捕捉到了一個隕石坑以及四道在平原上蜿蜒前行的沙塵暴。
這張藝術感十足的圖像,出自ESA“火星快車”軌道航天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機。畫面的焦點是位于火星表面的阿卡迪亞平原,這一區域對于研究火星的歷史以及未來載人探索的可能性至關重要。
阿卡迪亞平原不僅以其廣闊的凝固熔巖流而引人注目,還坐擁太陽系中最高的火山。該區域也被認為是尋找火星表面水冰的關鍵地點,因此在未來火星任務的規劃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在這片平原上,沙塵暴是常客,它們由火星表面的熱氣上升引發,形成小型龍卷風,攜帶著塵埃在平原上肆虐。
在這張新圖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四道沙塵暴在平原上蜿蜒穿行。而在照片的中心附近,明暗色平原的交界處,這些略顯眼的白色塵埃團正是沙塵暴的蹤跡。與此同時,照片的右下角呈現出一個直徑達15公里的大型撞擊坑。通過對坑周邊物質的分析,科學家們認為撞擊發生時當地存在大量水冰。坑緣的清晰度和缺乏明顯侵蝕痕跡表明,這是一個相對年輕的地質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照片中的模糊感并非由于拍攝質量問題,而是火星風的視覺影響。空氣氣流會揚起火星表面的細小碎片,從而營造出一種輕微的視覺朦朧感。這種風不僅造成了照片的朦朧效果,還是照片頂部“紅色區域”的成因。在這片區域中,遍布著由風蝕作用形成的雅丹山脊。
紅色區域下方則是紫褐色地帶,這里富含硅酸鹽且鐵含量較低。沙子的密度、粒徑等特性影響了其堆積和移動方式,進而造成了顏色的差異。因此,當我們再次聽到有人形容火星為通體紅色時,不妨用這些新知識來豐富我們的對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