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一場聚焦具身智能發展的直播活動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的關注。36氪攜手云道資本,共同舉辦了以“給AI裝上身體,具身智能何時能迎來‘ChatGPT時刻’”為主題的OpenTalk直播,邀請了小苗朗程管理合伙人方正浩、堯樂科技創始人兼CEO呂莉蘊、靈御智能創始人兼CEO金戈三位行業精英,就具身智能的投資邏輯、關鍵技術以及發展路徑等話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方正浩首先分享了具身智能領域的投資見解。他指出,盡管當前的具身智能AI能力尚處GPT3時代,面臨數據采集和預訓練的挑戰,但隨著大模型通用性和泛化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產業鏈中將涌現出巨大的投資機會。特別是在人工智能側,投資者應關注下一代新型算力、端側算力、異構算力整合、多模態與跨模態融合、3D模型技術等方面的機會。而在具身智能側,核心壁壘在于軟件層,尤其是機器人大腦和小腦層的技術突破,將是投資的重點。
緊接著,呂莉蘊詳細闡述了具身智能的關鍵基礎設施——柔性觸覺傳感器。她介紹了市面上常見的霍爾式、電容式、壓電式和壓阻式觸覺傳感器的特點,并分享了堯樂科技在壓阻式傳感器基礎上的創新。堯樂科技通過材料和工藝的改進,研發出織物壓力傳感器,解決了耐用性和穩定性問題,特別適用于大面積和不規則表面的柔性應用場景。
金戈則從具身智能的發展路徑出發,探討了從L0到L4的漸進式發展。他觀察到,當前具身智能面臨通用、性能和自主性的不可能三角問題。他提出了兩種提升機器人自主性的方法:一是直接追求L4級別,但耗時長、成本高;二是參考自動駕駛的進階思路,逐步提升,通過商業使用回收數據,逐步升級智能系統。金戈認為,建立MAAS平臺,實現人機混合智能,是當前更經濟可行的方法。
在直播的互動環節,觀眾們積極提問,嘉賓們一一作答。針對具身智能項目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方正浩表示,盡管存在一定泡沫,但考慮到未來勞動力缺口和用人成本的上升,具身智能未來有望成為萬億美金產業,因此當前的高估值具有一定合理性。對于具身智能最終形態的問題,他認為通用型人形智能體和垂直場景專用機器人將并存。
呂莉蘊在回答觸覺數據隱私問題時指出,傳感器數據在內部處理時不會泄露,數據泄露風險主要在接口部分,未來行業將發展出通用的加密協議。她還提到,中國柔性觸覺傳感器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占有率尚不高,但隨著行業發展,將有望提升競爭力。
金戈在回答關于遙操作系統中責任區分的問題時呼吁,應像汽車一樣建立機器人的強制保險標準,以減少安全事故責任爭議。對于L4級別具身智能的技術超前性與商業回報周期平衡的問題,他認為走漸進式路徑的企業可以通過商業使用產生收益,而直通L4路徑的企業則需要資本市場的持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