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強力推動下,科技巨頭微軟與英偉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4萬億美元市值大關。
據最新市場數據顯示,英偉達當前市值高達3.89萬億美元,微軟緊隨其后,市值達到3.71萬億美元,兩者均直指4萬億美元門檻。這一驚人增長背后,是兩家公司在AI領域的深度布局和顯著成果。
英偉達,作為AI芯片領域的領頭羊,近年來憑借AI技術的蓬勃發展,其年銷售額實現了超過10倍的增長。未來三年內,英偉達預計仍能保持年均32%的高速增長態勢。大客戶的資本支出計劃進一步表明,英偉達在短期內無需擔憂芯片需求的下滑。
然而,英偉達的成功并非沒有隱憂。其高度依賴AI市場的策略,使得公司在面臨AI需求波動或技術替代風險時顯得尤為脆弱。例如,今年初的一次“DeepSeek”事件,就導致英偉達市值在一周內大幅縮水20%。
微軟內部同樣面臨著巨大的運營壓力。繼今年5月宣布裁員6000人后,公司近日再次確認將進行9000人的裁員計劃。盡管科技行業普遍通過裁員提升效率并加大AI投入,但微軟在員工人均年收入方面仍落后于多數大型科技公司。據數據顯示,微軟需要裁員超過8萬人才能達到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效率水平。
微軟與OpenAI的合作關系也出現了微妙的變化。OpenAI曾計劃轉變為傳統營利性公司,以擺脫與微軟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的復雜關系。更令人擔憂的是,OpenAI在合同中保留了在未來達到“通用人工智能”(AGI)門檻時限制微軟獲取其技術的權利,這可能對微軟的AI戰略構成重大威脅。
事實上,微軟與OpenAI之間的合作分歧早已顯現。雙方在2023年簽訂的百億合作協議中,就因AGI條款而產生了重大分歧。微軟要求刪除合同中允許OpenAI在達成AGI時終止技術授權的關鍵條款,但截至今年5月,雙方談判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