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6 日消息,維也納工業大學(TU Wien)的科學家團隊與 CEST 和 AC2T 合作,開發出一種更安全、更實用的方法來生產“奇跡材料”MXene。
據介紹,MXene 是一種主要由鈦和碳構成的二維材料,由僅一個原子厚的層構成,正在被研究用于電池、傳感器、電磁屏蔽以及固體潤滑劑 —— 甚至在太空應用中。
▲ 圖源:維也納技術大學
“要生產 MXene,首先需要所謂的 MAX 相。這些材料可能由例如鋁、鈦和碳層組成”,維也納工業大學工程設計及產品開發研究所的皮爾路易吉?比洛托(Pierluigi Bilotto)表示,“迄今為止,人們使用氫氟酸來蝕刻掉 MAX 相中的鋁,這會產生一個原子級薄層系統,這些層可以以極小的阻力相互滑動。這使得這些 MXene 成為一種很好的潤滑劑。”
然而,氫氟酸具有劇毒且處理危險。它還會產生難以處置的廢物。“這就是為什么 MXene 尚未在工業上取得重大突破”,比洛托說,“在工業規模上建立這樣一個過程很困難,許多公司因此望而卻步,這是可以理解的。”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該團隊開發了一種不同的方法,利用電能和更安全的化學混合物 —— 具體來說是四氟硼酸鈉和鹽酸(NaBF?/HCl)。他們不使用穩定的電流,而是使用短時電壓脈沖(陰極脈沖)。這些脈沖會產生微小的氫氣泡,使材料表面保持活性,從而幫助更有效且持續地去除鋁層。
“電化學提供了一條替代途徑來打破 MAX 相中的鋁鍵,”比洛托解釋道。“當施加電壓時,MAX 相會產生電流,在其界面引發反應。通過精確選擇電壓,我們能夠調整反應,使得只有鋁原子被去除,留下電化學 MXene(EC-MXenes)作為產物。”
基于這種方法,該團隊在單次過程中實現了高達 60% 的 EC-MXene 產出率,且沒有產生不需要的副產品。
該材料使用多種化學分析工具進行了檢查 —— 例如用于化學元素分布的 SEM / EDX(掃描電子顯微鏡 / 能譜儀),用于表面結構的 XPS(X 射線光電子能譜)和 LEIS(低能離子散射譜),以及用于尺寸、間距和其他物理特性的 AFM(原子力顯微鏡)、TEM(透射電子顯微鏡)、拉曼光譜(Raman)和 XRD(X 射線衍射)。
研究人員表示,脈沖電學方法不僅提高了產出率,而且通過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表面清潔和反應活性,提高了材料的質量。“我的目標是使 MXene 的合成變得極其簡單。應該在任何廚房里都能實現,”比洛托說。“我們離這個目標非常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