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項目近期遭遇了重大挫折。據外媒最新報道,負責該項目的特斯拉高級副總裁米蘭·科瓦奇已于上個月離職,這一變動直接影響了Optimus的研發進程。原本計劃在2025年實現5000至10000臺量產的目標,現在看來至少需要推遲兩個月。
據透露,特斯拉已經向供應商發出了通知,要求暫停部分零部件的采購工作,這一舉措顯然是在等待新一代設計的最終定型。盡管特斯拉并未明確表示將削減訂單,但這一供應鏈調整無疑反映出Optimus在硬件方面仍面臨一系列挑戰。關節電機過熱、靈巧手負載能力不足、傳動部件壽命短暫以及電池續航能力有限等問題,都亟待解決。
為了克服這些技術難題,特斯拉目前正在積極測試至少三種不同的靈巧手技術方案,并計劃通過合成數據的訓練來進一步提升軟件的自主性。然而,即便特斯拉在軟件方面取得了進展,硬件問題仍然不容忽視。
業界對于特斯拉選擇人形機器人路線也提出了質疑。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特斯拉在這一領域的戰略判斷可能存在偏差。例如,Unitree和Figure等公司已經推出了更加實用的非人形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在工廠作業中展現出了更高的效率和靈活性。與此同時,Boston Dynamics等老牌機器人廠商在技術積累方面也遠超特斯拉。
盡管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對Optimus寄予厚望,甚至將其定位為“萬億級產品”,但項目的延期以及高層的動蕩無疑正在削弱市場對Optimus的信心。特斯拉能否克服當前的挑戰,成功推出Optimus并實現量產目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