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一座現代化的整車半消聲室內,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測試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這里,是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的重要一環,見證著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技術的飛速發展。
走進示范區的展廳,氫燃料電池叉車和儲氫罐映入眼簾,它們作為氫能應用的典范,彰顯了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在氫能產業鏈布局上的全面與深入。不遠處,一張展示著氫燃料電池汽車關鍵零部件國產化進程的圖表,訴說著近年來我國在氫能技術自主化道路上取得的顯著成就。
數據顯示,從示范前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不足10%,到如今超過90%的自主化水平,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關鍵技術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電堆、膜電極、雙極板、空壓機、氫氣循環系統等核心部件均已實現批量生產,燃料電池系統的成本更是大幅下降八成,從每千瓦15000元降至2500元。
這一成就的背后,是五大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的共同努力。自2021年起,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及河北五大區域先后獲批成為示范城市群,通過四年的示范應用,這些地區已推廣燃料電池汽車超過1.6萬輛,累計行駛里程超過5億公里,實現了超過27萬噸的碳減排。
其中,京津冀示范城市群的表現尤為亮眼。憑借政策協同機制的創新、場景驅動的規模化應用以及基礎設施的超前布局,該區域不僅提前超額完成了推廣目標,更成為了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的標桿。
在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海珀爾加氫站,冷鏈物流重卡、貨運牽引車與氫能大巴正有序排隊等候加注氫氣。這座加氫站日加氫能力達4.8噸,為京津冀地區的燃料電池汽車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隨著示范政策的深入實施,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應用場景也在不斷拓展。從城市公交、渣土運輸到礦場運輸,再到干線運輸、冷鏈物流、市政環衛、出租網約等多元化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正以其長續航、耐低溫的優勢,逐步占據市場的一席之地。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氫能產業鏈與技術已實現自主可控,具備加速發展的條件。未來,隨著示范城市群的擴容以及氫能應用場景的持續擴展,氫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實現進一步放量,氫能商業化進程也將提速。
然而,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仍面臨諸多挑戰。基礎設施成本高、車用儲氫技術瓶頸等問題仍需解決。為此,行業人士建議,在確保政策延續性的前提下,應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打破地域封閉,將補貼精準聚焦于基礎設施建設、終端使用便捷性提升等方面,以降低氫氣使用成本、擴大高速費優惠范圍等。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又有新疆哈密、山西呂梁等地加入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行列。這些新加入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氫源和燃料電池汽車應用場景,將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進一步推廣提供有力支持。
國家能源局已明確表示,將持續推動氫能產業政策接續發力,加快氫能領域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應用示范,促進“制儲輸用”全產業鏈發展。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將為我國氫能產業的提質提速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