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虛擬現實大空間(VR大空間)正逐漸從科幻概念走進現實生活,成為文旅和文娛領域的新寵。近年來,中國各地景區、商場及文博機構紛紛推出了一系列引人入勝的VR大空間項目,如《數字一大·初心之旅》、《南極起航》及《風起洛陽》等,總數已超過200個。這些項目不僅豐富了旅游和文娛體驗的維度,更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文化震撼。
在VR大空間的奇妙世界里,用戶無需復雜的交互設備,便能自由穿梭于數字奇境之中。無論是親臨歷史事件現場,還是探訪自然名勝,亦或是走進神話奇幻世界,都能輕松實現。例如,在《數字一大·初心之旅》中,用戶仿佛穿越回100多年前的上海,親身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而在《南極起航》中,用戶則乘坐“雪龍2”號破冰船,探訪南極的壯麗景觀。這種沉浸式的體驗,無疑為用戶帶來了全新的感官享受。
尤為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期間,國家電影局首次為兩部VR大空間作品《唐宮夜宴》和《隱秘的秦陵》頒發了VR電影的“龍標”,這一舉措無疑彰顯了影視行業對VR大空間這一“未來敘事藝術”的高度重視和期待。隨著VR大空間技術的不斷成熟和應用場景的拓展,它正逐漸成為文旅和文娛行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VR大空間行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部分從業者急于求成,缺乏深入理解和創新,導致市場上出現了大量同質化、套路化的產品。這些產品往往只是簡單地復制現有模式,缺乏新意和深度,用戶體驗也因此大打折扣。例如,一些項目中頻繁出現的導游形象和小動物賣萌元素,以及生硬植入的低幼科普內容,都讓用戶感到審美疲勞。
為了推動VR大空間行業的健康發展,從業者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敘事方法,找到適合不同題材的打開方式。這意味著要深入挖掘虛擬現實新媒介的可能性,充分發揮“邊走邊看”的多元潛力,為用戶創造更多富有意義和內涵的沉浸式體驗。例如,在一個以蘇東坡為主題的VR大空間作品中,用戶在竹林小道上與詩人共同吟誦詩句的場景,不僅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世界,更引發了對生命旅程的深刻思考。
事實上,VR大空間的應用遠不止于此。它不僅可以成為展現人物經歷的“人生之旅”,還可以承載心路歷程的“精神之旅”、上演英雄史詩的“傳奇之旅”、展開懸疑解密的“真相之旅”、講述青春故事的“成長之旅”、演繹情感經歷的“真情之旅”以及承擔科普教育的“探索之旅”。這些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不僅豐富了VR大空間的內涵和外延,更為其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