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領域,一場從新奇技術到得力工作伙伴的變革正在悄然發生。Scott White,Anthropic公司Claude AI產品團隊的領航者,親身體驗了這一轉變。回想起一年多前,他還目睹了早期AI編程工具的種種局限,那時它們甚至難以完成簡單的代碼行編寫。而今,即便身為非專業程序員,White也能親手打造出生產級別的軟件功能。
在VentureBeat年度企業AI峰會VB Transform 2025的一次爐邊對話中,White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我不再僅僅撰寫PRD(產品需求文檔),試圖說服他人執行某項任務。現在,我首先考慮的是在我們的測試服務器上迅速構建一個原型,并通過實際運行的演示來展示成果。”
White的經歷,正是企業AI應用廣泛變革的一個縮影。從最初的簡單聊天機器人,到如今能夠自主工作的復雜“智能體”系統,AI正逐步重塑著我們的工作方式。這一轉變,為數百萬知識工作者描繪了一個全新的未來圖景。
Anthropic公司的Claude系列模型,見證了這一飛速演進的過程。從Claude 2的基本文本補全功能,到Claude 3.5 Sonnet使創建完整應用程序成為可能,再到Claude 4在SWE-bench編程基準測試中取得72.5%的高分,它已成為White口中的“完全遠程的智能體軟件工程師”。最新的Claude Code編程工具,更是能夠分析代碼庫、搜索API文檔、發起拉取請求、回應代碼審查評論,并迭代解決方案,且這一切都能在異步狀態下工作數小時。
這一變革的影響,遠遠超出了軟件開發的范疇。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利用Claude技術,將原本需要10周的臨床報告時間縮短至10分鐘;GitLab則將這項技術應用于從銷售提案到技術文檔的多個方面;Intuit更是直接部署Claude,為消費者提供稅務建議。
White指出,AI的集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從簡單語言模型到增強工具、再到結構化工作流和完整智能體的多層次發展。他強調,智能體是擁有明確目標,并能采取多種行動來實現該目標的系統。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在于模型智能與新產品能力之間“不可阻擋”的聯系。
為了構建AI協作者網絡,Anthropic推出了模型上下文協議(MCP),White形象地稱之為“集成的USB-C”。這一協議為企業軟件訪問提供了標準化方式,使得AI系統能夠輕松接入從Salesforce到內部知識庫等各類數據源和工具。這不僅實現了數據訪問的民主化,還促進了集成成果的共享和重用。
對于希望引入AI智能體的組織,White給出了務實的建議:從小處著手,逐步構建。他鼓勵企業先構建一個組件,確保其有效性后再繼續下一個組件的開發。同時,他也強調了評估系統的重要性,以確保AI智能體能夠按預期執行任務。White認為,評估已成為新的PRD,公司必須開發新方法來衡量AI在特定業務任務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