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轉型步伐顯著加快,去年已有超過1300萬輛新能源電動汽車行駛在路上。這一環保出行方式的普及,雖然帶來了諸多益處,卻意外地引發了一個老問題的重新關注——暈車。
據多項最新研究顯示,相較于傳統的汽油或柴油車輛,乘坐電動汽車更容易引發暈車現象。不少乘客,特別是坐在副駕駛或后排位置的乘客,反映會有明顯的惡心感。
面對這一問題,日本名古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展了一項創新研究,旨在尋找緩解電動汽車暈車癥狀的方法。他們的研究發現,在乘車前聆聽一分鐘頻率為100Hz的特定音調,能有效減輕頭暈和惡心等不適感。
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解釋說,這種特定音調的振動能夠刺激內耳的耳石器官,該器官負責感知線性加速度和重力變化。通過刺激耳石器官,可以廣泛激活前庭系統,這一系統對于維持身體平衡和空間定位至關重要。
為了驗證這一發現,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了一分鐘的音頻片段,隨后讓他們在秋千上搖晃、使用駕駛模擬器或乘坐容易引發暈車的車輛。結果顯示,參與者的暈車癥狀得到了顯著改善。
研究還發現,這種特定音波的暴露能夠客觀改善交感神經的激活狀態。交感神經在暈車時往往會出現功能失調,而這一改善可能正是暈車癥狀減輕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