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重慶兩江新區,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汽研”)的檢測事業部安全中心試驗室內,一場關于未來汽車安全的探索正在緊張進行中。青年專家費敬帶領的團隊正全神貫注于“零重力座椅”的碰撞模擬測試,屏幕上的數據不斷跳動,展示著140度大傾角狀態下虛擬人體模型的胸部壓縮情況。
這項研究不僅是為了技術的精進,更是為了即將發布的新版中國保險汽車安全指數(C-IASI)(2026版)做準備。在這一版本中,零重力座椅安全規程等創新成果將首次亮相,標志著“中國標準”在國際汽車安全領域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歷史性跨越。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智能座艙概念的興起,零重力座椅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高端車型的標配。費敬指出,在2023年底的調研中,88%的主流車企已配備了零重力座椅,這一趨勢正逐步向更低價位車型擴展。
然而,國際上尚無專門針對零重力座椅的安全標準。現有的安全測試主要基于傳統座椅設計,無法全面評估零重力座椅的安全性能。因此,費敬團隊正致力于制定專門的零重力座椅標準規程,以填補這一空白,為行業提供更為科學、全面的安全評估依據。
在研發過程中,費敬團隊創新性地引入了腰椎和髂骨指標,并提出了大傾角下假人的擺放方法。這一研究尤為重要,因為零重力座椅使乘客可以半躺或全躺,若在駕駛狀態下使用,將帶來巨大安全隱患。在碰撞測試中,零重力座椅上的假人會同時向前和向下移動,可能導致安全帶勒住乘客脖子。
為了確保標準的國際接軌,費敬團隊與國外損傷生物力學領域的頂級名校佛吉尼亞大學和密歇根大學進行了深入研討與溝通,并最終與佛吉尼亞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今年4月,由中國汽研牽頭起草的全球首個《汽車大傾角座椅正面碰撞乘員保護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團體標準開始面向社會廣泛征求意見。
費敬自豪地分享道,中國汽研在零重力座椅標準領域的成果已吸引了美歐同行的關注。去年承辦的“零重力座椅論壇”座無虛席,還臨時增加了座位。在與國外高校和測評機構的交流中,許多國際專家對中國在這一領域的成就表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