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汽車科技的飛速發(fā)展,那些曾經陪伴父輩們多年無需更換的老式普桑電瓶,如今似乎已成為了遙遠的記憶。現(xiàn)代車輛的電瓶,往往難以支撐超過三年的使用,這背后是否意味著質量的下滑?事實卻指向了一個截然相反的方向——電瓶壽命的縮短,正是科技進步所帶來的一個不經意間的“代價”。
自動啟停技術的廣泛應用,無疑加劇了這一趨勢。這一旨在提升燃油經濟性的設計,通過頻繁的啟動與停止來節(jié)省油耗,但每一次的啟動,都可能產生高達300安培以上的瞬間電流,這對于普通的鉛酸電瓶而言,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高端AGM電瓶雖然能夠承受這樣的沖擊,擁有4至6年的使用壽命,但在不少4S店出于成本控制的考慮下,車主往往被換上了僅能維持2至3年壽命的普通電瓶,結果便是“一年啟停,兩年報廢”的尷尬局面。
用車習慣的變化也在無形中縮短了電瓶的壽命。城市中的短途通勤,往往讓車輛電瓶在剛充上一點電后便又熄火,長期處于一種“半饑餓”的狀態(tài)。加之夏季的高溫加速了電解液的蒸發(fā),冬季的低溫又降低了電瓶的放電能力,使得電瓶仿佛置身于“冰火兩重天”之中,飽受煎熬。
一位汽修店的老板對此頗為無奈:“現(xiàn)在換電瓶幾乎成了和換機油一樣頻繁的項目,但很多車主并不清楚,其實換一塊800元的AGM電瓶,從長遠來看,要比兩年一換、每次400元的普通電瓶更為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