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方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院,一款名為“南科盤古”的人形機器人正以其獨特的方式與人交流,一句溫馨的“您好”拉開了這場高科技互動的序幕。這款機器人不僅具備智能交互、環境感知與自主導航能力,還能實現雙臂協同作業,展現出高度的視覺智能與社交禮儀。其亮點在于高度擬人化的機械臂與靈巧手系統,這些自主研發的技術使得“南科盤古”能夠模擬人類手臂的絕大多數功能。
“南科盤古”的誕生,標志著深圳地區高校在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重大突破。從最初的概念設計到系統集成、底層通訊協議的建立,再到復雜的控制架構與多模態智能交互系統的開發,每一步都由南科大機器人研究院獨立完成。這不僅是一個科技成果的展示,更是深圳乃至全國高校科研創新實力的體現。
在南方科技大學,人工智能的探索與實踐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今年,南科大在本科教育、跨學科課程改革以及前沿科研與產業應用方面全面發力,構建了“基礎研究—技術攻關—產業賦能”的完整鏈條,為粵港澳大灣區的AI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在《人工智能與應用》這門通識課上,學生們通過跨學科的案例教學,對人工智能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南科大各院系積極響應AI賦能教育改革的號召,結合自身專業特色,設計開發了一系列“AI+X”課程,旨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各學科的深度融合。通過這些課程,學生們不僅掌握了AI技術的基礎知識,還學會了如何將其應用于各自的專業領域,培養了一批具有復合背景的AI人才。
在科研領域,南科大同樣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2024年度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評選中,南科大電子與電氣工程系講席教授何志海團隊研發的“大模型驅動的居家AI醫生和全病程管理平臺”榮獲技術發明二等獎。南科大在多個AI細分領域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包括大語言模型、大數據處理、類腦智能、可信自主系統、創新智造等。
南科大師生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卓越表現也贏得了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創新創業學院副院長邵理陽因其在智能感知與AI交叉領域的杰出貢獻,當選為美國國家人工智能科學院通訊院士。電子與電氣工程系研究助理教授李春英則因其在機器人行業的貢獻,榮獲第十一屆恰佩克年度杰出青年學者獎。在“挑戰杯”省賽中,南科大本科生團隊完成的《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對中國大學生發展的影響》調查報告榮獲哲學社科類項目一等獎,展現了南科大在AI社科研究方面的實力。
近年來,南科大在智能制造、數據分析、醫療健康、智能交通等多個領域成功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并與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技術的轉化與產業化。依托校企合作與多學科交叉的優勢,南科大正致力于培養具有全球視野的復合型人才,逐步成為國內AI人才培養與科研的重要基地。
南方科技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探索與實踐,不僅推動了科研與教育的深度融合,也為未來的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