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航天三江集團有限公司,有一位特級技師,他的名字叫周榮軍。他負責的工作,是對航天發動機這一火箭“心臟”的關鍵零部件進行精密加工,如同在細微之處施展“微雕”藝術。
近期,面對一種新型航天結構件加工中出現的崩刃難題,周榮軍迅速行動,與同事們一同投入到技術攻關的戰斗中。他的身影,總是忙碌在車間一線,用智慧和汗水書寫著航天人的擔當。
航天發動機的零部件加工,其難度之大,可想而知。它要求操作者具備極高的技藝和耐心,稍有差池,便可能對整個項目的進展造成重大影響。周榮軍,這位數控銑工領域的佼佼者,用他那精湛的“刀法”,一次次破解了加工中的難題,挑戰著制造的極限。
有一次,一項任務要求將一個深度接近1000毫米的非金屬發動機零件內型面減薄0.3毫米,其難度之大,無異于在蒙上雙眼的情況下,在蛋殼上雕刻出一朵完整的鮮花。面對如此艱巨的挑戰,周榮軍沒有退縮。他經過連續7天的奮戰,進行了40余次深腔“雕刻”,最終以誤差低于0.1毫米的優異成績,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周榮軍的故事,是航天人不斷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生動寫照。他不僅自己技藝高超,還積極帶領團隊探索新技術、新方法。如今,他正引領著團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編程,向著更高的制造極限發起沖擊。
在周榮軍看來,每一次的挑戰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他深知,只有不斷突破自我,才能在航天事業的征途中走得更遠、飛得更高。他的努力和付出,為中國的航天事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