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進口車”,天津港幾乎成了繞不開的話題。這里的車輛價格常常比4S店便宜數十萬,對消費者來說,這無疑是個巨大的誘惑。然而,盡管價格誘人,多數人最終還是選擇在傳統4S店購車,這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問題出在平行進口車的售后服務上。確實,天津港的車輛雖然價格實惠,但由于繞過了品牌方的正規渠道,服務保障往往不盡如人意。即便你購買的是與4S店同款的路虎、雷克薩斯或寶馬,車標和配置看似一致,卻很可能無法享受原廠質保。這些車輛版本多樣,包括中東版、加版、澳版、歐規等,廠家往往不承認這些“親戚”,自然也不會給予“家人待遇”。
盡管現在平行進口車也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質保”來彌補這一缺陷,但實際操作中,這種服務遠不如想象中省心。有的車輛無法進入4S店維修,有的甚至連零件都無法匹配。車型一旦特殊,配件可能都難以找到,這無疑給車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
然而,售后問題并非消費者望而卻步的唯一原因。真正讓消費者打退堂鼓的,其實是“同款不同質”的問題。這些平行進口車大多是海外版本,語言界面、語音識別、娛樂系統等可能并不適配國內環境。一些看似配置豐富的車型,實際上是“特供版本”,在國內使用時,零配件匹配困難,修車時需要等待、訂購甚至改裝,甚至有些功能根本無法正常使用。
油品問題也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點。不同國家的油品標準和質量存在差異,這可能導致平行進口車在使用國內油品時無法達到最佳工作狀態,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損壞發動機。因此,盡管這些平行進口車在“紙面數據”上看起來很不錯,但實際使用中,舒適度和養護成本可能并不劃算。
除了產品本身的問題,購車過程中的風險也不容忽視。很多消費者被天津港車輛的低價所吸引,但真正落地時卻發現,這只是一個“基礎車價”。想要提車,還需要額外支付裝潢費、延保費、貼膜費、導航費等,甚至還要交一筆所謂的“出港服務費”。更糟糕的是,有些商家還會“偷換車型”,消費者提車時發現車架號、發動機號、顏色或配置與訂購時不符,令人防不勝防。
因此,盡管天津港的車輛價格誘人,但消費者在權衡利弊后,往往還是選擇在傳統4S店購車。畢竟,在掏腰包的那一刻,消費者更怕的是“被坑”。考慮到售后不確定、配置不通用以及提車過程中的種種套路,很多消費者寧愿多花錢,也不愿去天津港冒險。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盡管天津港的車輛價格更便宜,但多數人最終還是選擇了4S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