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豐縣育才路小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科學教育活動于6月27日熱烈展開。此次活動由崗集青峰少年科學院主辦,以“當大模型遇上大科裝”為主題,旨在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科普環節,帶領學生們深入探索人工智能的奧秘。
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周慎教授團隊親自操刀,他們不僅回顧了上一期的學習內容,還展示了學生們的大科裝彩繪作業。這些色彩斑斕、創意無限的作品,不僅彰顯了孩子們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更為整個活動增添了幾分生動與活力。
科普講座環節,老師們以生動形象的講解方式,為學生們厘清了人工智能與自然智能的概念差異。通過“智能連連看”DIY互動游戲,學生們親手操作,親身體驗,對兩種智能的本質區別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隨后,授課團隊引入“DeepSeek”“Kimi”“文心一言”等大語言模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種類及其特點。
為了讓抽象的人工智能概念更加直觀易懂,授課團隊特別設計了“水源保護站”互動游戲。學生們在游戲中扮演不同角色,通過實際操作,深刻體會到大模型的“智慧”與其訓練語料之間的緊密聯系。這一環節不僅增強了學生們的動手能力,更激發了他們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欲。
接下來的“聰明的水管工”環節,則將學生們帶入了一個充滿挑戰與樂趣的世界。通過DIY剪貼游戲,學生們親手構建出一個個“水管”模型,具象化地理解了大模型生成語句的三個關鍵步驟:讀入問題、逐詞生成和拼接成句。這一環節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更讓他們對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