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購車選擇中,不少消費者常被4S店銷售人員口中的“增程”與“插混”術語搞得一頭霧水,誤以為兩者只是名稱上的差異,實則不然。一位車主的親身經歷,為我們揭開了這兩者之間的巨大差異。
這位車主與朋友在五一假期一同返鄉,朋友駕駛插混車型,而他則開著增程車。盡管路線相同、車型相近,但行駛過程中的油耗、續航以及駕駛體驗卻大相徑庭。這次經歷讓他深刻意識到,“增程”與“插混”絕非同一概念。
插混車型在長時間駕駛中展現出了更為持久的動力表現,特別是在加速超車時,發動機與電機協同工作,帶來了強烈的推背感。相比之下,增程車由于需要經過兩次能量轉換,動力損耗較大,且在高速行駛或超車時,動力輸出顯得后勁不足。
那么,為何4S店銷售人員更傾向于推薦增程車呢?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利益驅動。增程技術相對簡單,技術門檻較低,對于新興車企而言更易上手。同時,由于成本較低,利潤空間也相對可觀。而插混技術則融合了多種復雜技術,需要深厚的技術積累和持續的研發投入,因此多由主流大廠布局,技術更具前瞻性和競爭力。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增程車一無是處。每種技術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適用場景。消費者在購車時,應結合自己的預算和日常用車需求來做出明智的選擇。面對即將到來的購車計劃,你是更傾向于選擇插混還是增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