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鋰新能源公司在固態電池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正式推出了其第一代全固態電池產品,標志著該公司在推動鋰電技術革新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長期以來,固態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本質安全特性備受矚目,但其產業化進程一直受限于材料研發、界面接觸、量產工藝及成本控制等難題。
6月27日,純鋰新能源于新品發布會上不僅展示了其最新的固態電池技術,還宣布啟動了“北京亦莊兩輪電動車換電工程示范項目”,展現了其在固態電池量產及應用落地方面的實質性進展。純鋰新能源CEO楊帆介紹稱,第一代全固態電池不僅實現了真安全、成本可控、更環保的特性,還具備長達80公里的續航能力和超過2000次的循環壽命,同時通過了一系列嚴苛的安全性測試。
純鋰新能源自2022年成立以來,專注于全固態儲能電池的研發與生產。2023年4月,公司在北京亦莊成功建成小試線,實現了10Ah全固態電芯的量產。同年5月,又在河南蘭考縣國電投新能源產業園啟動了500MWh規模量產線的建設,并計劃在2024年10月實現50Ah全固態電芯的量產。
純鋰新能源采用聚合物固態電池技術路線,通過創新性的有機無機融合固態電解質材料和超臨界包覆的固固界面工藝,成功解決了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難題。在材料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電解質材料在耐高壓、機械加工強度和使用溫度條件上均有顯著提升,且能適配現有液態電池的正負極材料和生產工藝,從而降低了全固態電池的成本,為量產和商業化奠定了基礎。第一代量產產品已采用磷酸鐵鋰——石墨體系。
在工藝端,純鋰新能源利用有機聚合物材料的柔性優勢,結合超臨界包覆技術,通過虹吸效應讓固態電解質深入正負極材料顆粒縫隙內部,實現了充分的界面接觸,為鋰離子傳輸建立了良好的通路,有效解決了固態電池界面接觸阻抗高和鋰離子通道減少的問題。
盡管純鋰新能源第一代全固態電池的倍率性能尚不能與液態電池相媲美,且在電芯工作溫度上有一定限制,但在儲能和低速動力等低倍率場景中,其性能已達到使用要求,具備進入市場的能力。目前,第一代產品主要面向儲能、兩輪電瓶車及AGV等低速動力市場。
此次發布會上,純鋰新能源還宣布啟動“北京亦莊兩輪電動車換電工程示范項目”,旨在探索全固態電池在商超配送電動自行車換電領域的應用。項目將在封閉的商超配送場景進行試點,投入1500個全固態電池、1000臺合規車輛、100個安全換電柜體及一個試點數據采集管理及運營平臺。項目將為駐店配送騎手提供包括合規整車、固態電池、安全換電及監管平臺在內的系統解決方案,并計劃在試點運行3個月后對換電效率、電池續航能力、充電安全性等進行全面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