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車的激烈競爭中,誰將坐上造車新勢力的頭把交椅?目前,這一問題的答案依舊撲朔迷離,充滿變數。但有一個硬性標準,幾乎所有參與者都默認其為“王位”的關鍵——盈利。
造車,這個被公認極度“燒錢”的行業,門檻之高令人咋舌。百億元的投資或許只能算是入門,而千億級別的資金儲備也未必能保證成功。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領域,盈利成為了懸在造車新勢力頭頂的一把利劍。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汽車賽道變得前所未有的擁擠。傳統自主品牌在奮力變革的同時,造車新勢力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競爭異常激烈。在這樣的環境下,能夠盈利的造車新勢力寥寥無幾,理想和賽力斯是其中的佼佼者。而未來,小米、零跑和小鵬等勢力也在奮力向盈利的目標沖刺。
近期,小米汽車無疑扔出了一顆震撼彈。小米YU7,這款豪華高性能SUV的發布,讓車圈為之震動。雷軍以其最大的誠意,為車主帶來了這款起售價僅為25.35萬元的高性能車型。小米YU7擁有近5米的車長和3米的軸距,外觀設計運動感十足,內飾配置也極為豪華,全系標配激光雷達,搭載1000萬Clips版本的端到端輔助駕駛系統,續航方面更是達到了CLTC純電續航835km(根據不同動力配置有所不同)。這樣的配置和價格,無疑對同級別的車型構成了巨大的壓力。
小米YU7的發布,無疑給雷軍和小米汽車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自技術發布以來,小米YU7的用戶留資量遠超預期,達到了小米SU7同期的三倍。小米汽車去年交付新車136854臺,今年全年交付目標更是提升至35萬臺。然而,盡管數據亮眼,但汽車行業遠比手機行業復雜,小米汽車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小米YU7發布的同時,小鵬汽車也坐不住了。小鵬G7即將在下周發布,主打“科技、空間、舒適”,并強調與小米YU7存在諸多差異化,能滿足不同用戶的更多和更高需求。小鵬G7的發布,無疑將加劇這一細分市場的競爭。
事實上,國產新能源車在今年的表現令人矚目。小鵬汽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25年前兩個月,小鵬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長了375%,3月份更是交付了33205臺新車,同比增長268%。這樣的增長速度,讓所有參與者都為之側目。而伴隨著小鵬G7的發布以及首款增程車型的量產,小鵬汽車今年的表現無疑值得期待。
然而,造車新勢力的競爭遠未結束。零跑汽車作為上半年的最大黑馬,其表現同樣令人矚目。從2月份開始,零跑汽車的銷量就持續攀升,3月份更是超越了小鵬汽車,登頂造車新勢力交付榜。零跑汽車的成功,得益于其全球化戰略以及高性價比的產品。其2026款零跑C10更是將800V高壓平臺、激光雷達等高端配置帶到了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引發了市場的轟動。
在國產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今天,跟不上節奏的車企逐漸被淘汰出局。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競爭的殘酷現實。對于造車新勢力而言,資金、量產、交付以及產品創新、價格、研發體系、智駕轉型等問題都是他們需要面對的挑戰。在這場馬拉松式的競爭中,關鍵不在于速度,而在于節奏和決策力。只有腳踏實地,朝著既定目標前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