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多次跳票后,終于推出了其備受矚目的Robotaxi服務。然而,這次上線的并非之前預告的CyberCab車型,而是臨時改裝的約10輛Model Y。為保障安全,每輛車還配備了一名安全員坐在副駕駛位置。
令人意外的是,試運營僅僅兩天,特斯拉Robotaxi便遭遇了一系列問題。車輛行駛中出現異常搖晃、無故剎停、多次違規超速、甚至試圖駛入逆向車道,引發其他車輛的警笛聲此起彼伏。這些問題迅速引起了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注意,并要求特斯拉提供更多相關信息。
盡管出師不利,馬斯克卻信心滿滿地宣布,特斯拉Robotaxi的規模有望在明年迅速擴大至約10萬輛,并展望未來全球數百萬輛私人特斯拉汽車也能加入這一行列。隨著特斯拉的加入,蘿卜快跑、Waymo與特斯拉之間的全球無人駕駛競賽正式拉開帷幕。
這場競爭不僅僅是企業間的較量,更是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直接對決。馬斯克不僅計劃在美國多個城市推出Robotaxi服務,還打算將這一服務擴展到海外市場,包括中東地區。在沙特-美國投資論壇上,馬斯克就表達了對將特斯拉Robotaxi引入沙特阿拉伯的期望。
然而,馬斯克的急迫感并未能立即轉化為市場優勢。為了搶占市場,他甚至等不及專為Robotaxi設計的CyberCab車型上市,就先用Model Y改款車型匆匆上陣。而CyberCab預計最快也要到2026年或更晚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美國的Waymo也在積極擴張,計劃在紐約、亞特蘭大、邁阿密和華盛頓特區等新城市開展業務。而Waymo在亞洲市場的布局也初見成效,通過與日本網約車平臺和東京最大出租車公司的合作,其無人駕駛服務已在東京落地。
在全球市場的擴張步伐上,中國的蘿卜快跑則表現得更為迅猛。繼在香港獲得自動駕駛車輛先導牌照并開啟道路測試后,蘿卜快跑的測試范圍已進一步擴大至東涌城市生活圈,將測試道路延伸至交通情境更復雜的路段。蘿卜快跑在中東、東南亞和歐洲也取得了新的進展,與迪拜道路交通局、阿聯酋自動駕駛出行公司等多方達成戰略合作。
蘿卜快跑之所以能跑得更快,離不開其在成本和安全兩大核心要素上構建的競爭優勢。其投入運營的第六代無人車成本造價僅為2.8萬美元,遠低于Waymo和特斯拉即將上線的CyberCab。同時,蘿卜快跑在處理復雜交通場景的能力上也不輸于Waymo,已在中國累計實現了1.7億公里零重大事故的紀錄。
蘿卜快跑的技術創新也是其成功的關鍵。通過應用全球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蘿卜快跑形成了“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產品+安全架構”的三位一體安全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行車安全性。
相比之下,特斯拉Robotaxi雖然一經推出便收獲了不少好評,但這些好評多少帶有一些人為制造的因素。試運營服務采用定向邀請制,首批試乘者主要為支持特斯拉的知名社交媒體博主和科技內容創作者,且服務范圍也做了嚴格限制。
在全球無人駕駛的競爭中,蘿卜快跑無疑具有領先優勢,但Waymo和特斯拉等競爭對手也虎視眈眈。尤其是特斯拉,憑借其硬件造車能力和軟件FSD技術,一旦規模鋪開,將成為極具競爭力的玩家。然而,蘿卜快跑等本土創新企業的突破同樣值得關注,它們在全球市場的表現將直接影響中美兩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較量結果。
為了在這場競爭中保持先發優勢,蘿卜快跑等企業需要繼續擴大規模,而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的支持力度。誰能獲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誰就有可能率先走向規?;?,從而在無人駕駛領域占據領先地位。中美兩國在無人駕駛領域的競爭,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政策創新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