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茶飲第四股”蜜雪冰城持續創新高,創始人張紅超、張紅甫兄弟以1179億元的身家坐上河南首富王座時,“新茶飲第三股”古茗的王云安、“新茶飲第二股”茶百道的王霄錕和劉洧宏夫婦,甚至“新茶飲第五股”霸王茶姬的張俊杰也都“后來居上”,登上了2025年新財富創富榜。
而被譽為“新茶飲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卻深陷于食品安全風波之中,其創始人彭心也未能登上創富榜,成了被剩下的那一個。
近日,有消費者在社媒發帖稱其在奈雪小盒茶內喝出了一整只青蛙。當事人表示,“喝了好幾口,差點喝到嘴里去了。”針對此事,奈雪的茶回應公司高度重視。經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市監部門調解,該門店向消費者賠付1000元。
資本市場上,奈雪的茶股價并未受太大影響。不過,從2021年上市以來,奈雪的茶從最高的18.98港元/股跌至不足1港元/股,跌幅超過95%。截至目前,奈雪的茶總市值僅有20.12億港元,持股59%的彭心身家已經不到12億港元,已遠遠夠不到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66.2億元的門檻。
不斷虧損、關店背后
在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新茶飲品牌業績突飛猛進之際,奈雪的茶卻在節節敗退。
2024年,奈雪的茶實現營收49.21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51.64億元下降4.7%;歸母凈虧損達9.18億元,更是驟降。對于虧損原因,奈雪的茶將其歸因于消費市場疲軟、行業競爭加劇,以及關閉部分不及預期的門店產生的閉店損失等等。
不過,「」發現,新茶飲頭部品牌中,只有奈雪的茶由盈轉虧了。其他如蜜雪冰城、古茗、茶百道和霸王茶姬們,業績都在高歌猛進。
如蜜雪冰城在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22.3%達248.3億元,凈利潤大增39.8%達44.5億元。2024年末時全球門店達到46479家,一年間凈增門店8914家。霸王茶姬年內實現營收124億元,凈利潤高達25億元,凈利潤率超過了20.3%。古茗年內營收增長14.5%達87.91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大增36.9%達14.8億元。2024年底時古茗門店接近萬家,年內凈增門店近千家。茶百道年內實現營收49.2億元,年內利潤為4.8億元,經調整凈利為6.45億元,經調整凈利率為13.1%。
展開來看,奈雪的茶2024年營收和茶百道大抵相當,但一個虧損一個盈利,天差地別。在2023年,奈雪的茶還有0.13億元左右的歸母凈利潤呢。
門店方面,茶百道則從2023年的7801家增至2024年的8395家,凈增594家。而奈雪的茶則在2024年內關掉了121家直營門店,關店率超過10%。擱往年,奈雪的茶關店率只有2個多點。
奈雪的茶直營門店的平均每筆訂單平均消費額也從2023年的29.6元降至26.7元,日單量也從344.3單降至270.5單。直營門店的收入占比也下降了6.3個百分點。
經營壓力之下,奈雪的茶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從2023年的8.29億元驟降至2.02億元,降幅高達76%,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賬上貨幣資金也從2021年的41億元降至目前的22.85億元。
也就是說,2024年的奈雪的茶,不管是和同行比,還是和往年的自己比,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落后和下滑。
壓力之下,奈雪的茶低調更換LOGO,擬為進軍海外市場鋪路。在國內,奈雪的茶于2025年3月在深圳前海開出首家輕飲食主題的“奈雪GREEN店”,因其親民路線反響似乎還不錯。只是沒成想,在經營策略調整之際,奈雪的茶再度曝出食品安全的麻煩。
食安風波不斷
交出由盈轉虧業績的奈雪的茶,還深陷于食安風波之中。
在此次曝出奈雪小盒茶喝出一整只青蛙之前,奈雪的茶就曾多次曝出食安問題。據新華社報道,2021年8月,位于北京西單大悅城、長安商場的奈雪的茶門店發現店內存在包括腐爛水果繼續使用、蟑螂“不用管”、手套不帶抹布不洗、產品標簽隨意換等諸多問題。問題曝光后,兩家門店被監管部門頂格處罰10萬元,店長分別被處以25萬元、28萬元罰款。
2021年10月,上海奈雪的茶東長治路店銷售的金色山脈寶藏茶因菌落總數項目不合規,被處以5000元的罰款。
2021年底,上海奈雪南京西路分公司因為生產經營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被上海市靜安區市監局處以警告和5萬元的罰款。
2022年5月,天津奈雪的茶某門店被查出使用過期4天的高溫殺菌乳,相關涉事牛奶共有72瓶,單瓶售價10元。在市監局執法人員檢查發現后,奈雪的茶“因牛奶過期被罰”沖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過億。
2024年,奈雪的茶因2家門店存在“兩個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再次遭到北京消協的通報。
2024年4月,有消費者在浙江臺州青悅城奈雪的茶Pro店購買的奶茶中,發現了兩只蒼蠅。
在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奈雪的茶的相關投訴高達2500多條,多指向面包發霉、喝出蟲子、誤導消費者、套路早餐權益卡、客服服務差等方面。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奈雪的茶多次曝出類似問題,無疑加劇了消費者對該品牌產品質量、管理能力的質疑。雖然事發后奈雪的茶迅速與消費者協商溝通處理,但這種未將風控前置、“事后補救”的處理方式也難以消除消費者的疑慮。
總而言之,在交出營收下滑、歸母凈虧損財報,直營門店客單價、單量均出現下滑之際,奈雪的茶再度曝出食安問題,無異于給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