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巨頭馬斯克卸任部長職務,重掌特斯拉帥印后,備受矚目的特斯拉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終于迎來了其歷史性的時刻。6月22日,首批特斯拉Model Y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正式開啟試運營,有償搭載乘客。
然而,這場萬眾矚目的首秀并未帶來過多的驚喜。上路車輛并非之前大肆宣傳的Cybercab,而是普通的Model Y,且副駕駛位置上仍有安全員陪同,運營范圍也僅限于奧斯汀市的非繁華區域。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試運營首日特斯拉Robotaxi便遭遇尷尬一幕。根據乘客拍攝的視頻顯示,車輛在行駛過程中不僅越過了雙黃線駛入逆行車道,還在途中突然緊急剎車,令乘客驚恐不已。
盡管如此,特斯拉此番動作仍贏得了國內外輿論的廣泛好評。馬斯克更是自豪地宣稱,這是其團隊十年努力的成果,并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投放超過1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
隨著特斯拉的入局,全球無人駕駛行業形成了蘿卜快跑、特斯拉、Waymo三足鼎立的競爭格局。這三家巨頭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早已突破了國界的限制。蘿卜快跑已在全球15座城市落地運營,并計劃逐步拓展至中東、東南亞和歐洲市場;而Waymo也遠赴日本東京進行試運營。
對于中美兩國而言,這場無人駕駛領域的較量無疑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誰能率先在這一領域取得突破并建立完整的產業鏈,誰就將擁有定義行業標準、實現技術自主自強并向其他國家輸出技術產品的能力。
與特斯拉初來乍到便備受矚目不同,蘿卜快跑在發展的道路上始終伴隨著爭議。盡管其已在全球15座城市落地運營,累計提供超過1100萬次服務且未發生重大事故,出險率遠低于人類司機,但仍受到部分網友的質疑。
如今,蘿卜快跑面臨著與特斯拉和Waymo的直接競爭,壓力巨大。在這場中美無人駕駛技術的大決賽中,不妨對中國本土的創新企業給予更多的鼓勵和支持,減少不必要的批評和質疑。
從市場競爭的角度來看,2025年將是Robotaxi領域的重要擴張年份。特斯拉計劃在未來一年內投放超過10萬輛自動駕駛出租車;Waymo也計劃在2026年底前將亞利桑那工廠的Robotaxi產能翻番。而在中國,蘿卜快跑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訂單量同比增長了75%,達到144萬次,累計服務單量已超過1100萬次,領先于Waymo的1000萬次。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特斯拉雖然起步較晚,但其作為全球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自動駕駛技術未來有望被廣泛應用于其全線產品之中,全球化戰略勢在必行。而蘿卜快跑則在出海方面表現出色,已陸續進入中東、歐洲和東南亞等市場。
從安全性角度來看,蘿卜快跑和Waymo的安全性表現相當,均遠超人類司機。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純視覺和端到端技術方案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可能面臨一定的安全風險。因此,特斯拉在試運營過程中采取了諸多限制措施,如遇到惡劣天氣暫停運營、僅在奧斯汀南部小范圍運營以及配備人類安全員等。
在成本方面,蘿卜快跑具備顯著優勢。其單車成本僅為2.8萬美元左右,較第五代成本降低了60%,遠低于特斯拉的3萬美元和Waymo的20萬美元。
盡管蘿卜快跑在綜合優勢上占據一定地位,但中美之間的無人駕駛技術競爭依然激烈。在這場全球性的較量中,中國需要給予本土創新企業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共同應對來自國際巨頭的挑戰。
隨著Robotaxi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逐步擴大,這一領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據預測,到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8349億元,其中中國市場有望占據58.5%的份額。然而,要實現這一增長潛力,還需要大眾對無人駕駛技術的包容度提升以及監管政策的支持。
在美國,得益于監管部門的支持和相關法規的出臺,Waymo和特斯拉等巨頭得以在無人駕駛領域大展拳腳。相比之下,中國對于Robotaxi的監管政策相對嚴格,尚未出臺國家層面的明確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無人駕駛技術的快速發展。
面對特斯拉和Waymo的激烈競爭,蘿卜快跑作為中國無人駕駛技術的代表,正在奮力追趕。在這場全球性的技術競賽中,中國本土創新企業需要得到全社會的理解和支持。讓我們少一些對“完美”的苛求,多一些對“試錯”的寬容;少一些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多一些對本土企業技術迭代的耐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