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增程車作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種特殊存在,曾以其“可油可電無焦慮”的宣傳口號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目光。然而,隨著實際使用的深入,不少車主開始對這種車型產生了深深的失望。
一位車主分享了他的親身經歷。三年前,他被銷售人員的熱情推銷所打動,購買了一輛增程車,以為能在日常通勤中節省不少油費。然而,現實卻給他上了一課。純電續航僅僅超過百公里,稍微遠一點的行程就不得不啟動燃油模式。更令他驚訝的是,在油電轉換過程中,油耗竟然比傳統燃油車還要高出20%。每月2000公里的通勤距離,油電混合使用下,油費高達1200元。
為了尋求更經濟的出行方式,這位車主決定換購純電車。谷電價格僅為0.3元/度,百公里電耗15度,成本僅需4.5元。同樣的通勤距離,電費不到150元,一年下來節省了1.2萬元的油費。純電車在保養方面也更為簡便,幾乎無需復雜的維護,首保僅收取了30元的檢測費,與增程車高昂的保養費用形成了鮮明對比。
充電體驗方面,增程車的劣勢更加明顯。在公共快充樁前,純電車主往往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充電,而增程車則需要更長時間。一位車主表示,他的增程車充電50%電量需要耗費一小時,而隔壁的純電車主刷三條抖音的時間就已經滿電離開。這種漫長的等待時間,讓充電樁成為了車主心中的“時間刑場”。
相比之下,純電車的超充技術則更加高效。以小鵬G9為例,其800V平臺在周末商場用餐的時間內就能補充500公里的續航。而家充樁更是實現了“睡前插槍、睡醒滿電”的無感補能,極大地提升了車主的用車體驗。
除了經濟性和充電體驗外,增程車在二手車市場上的表現也令人堪憂。一位車主透露,他三年前花費22萬購買的增程車,在二手市場上最多只能賣出9萬元。而同期購買的純電車車主則輕松以55%的殘值出手。二手車販子直言不諱地表示:“增程車兩頭不靠,現在傻子才接盤!”
面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不斷變化,增程車這種過渡性產品的弊端逐漸顯現。當海南掛起2030年禁售燃油車的倒計時牌時,當加油站逐漸轉型為充電公園時,當孩子們開始嫌棄父親的車比校車還吵時,這場出行的革命已經勢不可擋。而增程車所宣傳的“續航焦慮”偽命題,也終將被市場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