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景如畫的浙江烏鎮,2025年5月22日至24日,一場聚焦于信息技術領域的盛會——“2025第十四屆雙態IT用戶大會”順利召開。此次大會由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服務分會、信標委人工智能分技術委員會提供指導,由ITSS數據中心運營管理組(DCMG)與DCMM金融行業社區技術委員會攜手主辦。5月23日,大會中的一個亮點——“人工智能管理與數據管理提升之道主題會議”圓滿落幕,吸引了來自金融、央企及國企等多個行業的400余名專業人士。
會上,中國工商銀行軟件開發中心的高級金融科技專家劉承巖發表了一場精彩的演講,他圍繞人工智能的認知、工商銀行的應用實踐以及未來需關注的關鍵問題,分享了大模型在工商銀行的應用探索。劉承巖指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以大模型o3和DeepSeek為代表的突破,標志著人工智能從模型訓練為重心的上半場,邁入以智能體應用為重心的下半場。金融機構正加速從“+AI”向“AI+”轉型。
為響應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工商銀行在2025年推出了《領航AI+行動計劃》。該計劃旨在構建以“工銀智涌”大模型為核心,融合傳統人工智能的新一代企業級業務賦能模型,以全面推動金融服務的智能化升級。劉承巖強調,未來應把握人工智能的普惠機遇,聚焦算力、模型、知識、智能體、安全、人才等核心環節,構建一體化的AI治理體系,確保金融人工智能的健康有序發展。
在回顧大模型的快速發展時,劉承巖提到,從OpenAI的O1到DeepSeek R1,大模型不僅在通用能力上取得了突破,還進入了真正的平權時代。這種變化使得人工智能的應用模式從以平臺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正三角模式,轉變為以智能體應用為主的大規模倒三角模式。推理模型的普及,讓大規模應用成為了可能,為銀行業在大模型的使用上帶來了新機遇。
然而,大規模應用并不意味著算力需求的減少,特別是在推理和應用方面,算力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因此,工商銀行在算力基礎設施的建設上進行了提前規劃和布局,以支持企業端的深入應用和數字基建工作。劉承巖還介紹了工商銀行在領航AI+行動計劃中的五大聚焦點:技術、數據、場景、組織、人才建設。
在技術方面,工商銀行構建了面向全行、全員共享共建共治的“工銀智涌”智能生態體系,實現了有效的協同分工。同時,還構建了承載主流開源和商用模型的開放技術底座,以及針對企業知識的系統性建設。在算力方面,工商銀行致力于解決訓推一體的算力技術設施和異構設備混合部署等關鍵問題。在算法方面,構建了面向知識、場景、強化學習一體的企業算法矩陣。
在智能體應用生態建設上,工商銀行遵循“一崗一助手,一人一分身”的體系建設原則,構建了MOA架構的智能體積木式組裝模式。在場景應用方面,工商銀行在業務經營、內部協作和風險經營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解決了數字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在具體應用實踐上,工商銀行建設了面向客戶經理的全旅程財富助手智能體、面向大客戶經理的信用風險偵測智能體、面向全研發崗位的綜合智能體,以及面向領航AI行動的機制組織人才保障體系。這些實踐不僅提升了客戶經理的營銷服務效能,還提高了大戶風險管理的質效,全面提升了研發的效能、質量和安全水平。
最后,劉承巖提出了人工智能下半場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包括企業知識體系的建設、算力的提前布局、算法的企業模型治理、智能體的企業治理以及安全方面的一體可信治理。這些問題的解決將推動金融人工智能朝著更加有益、安全、公平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