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乘用車市場的庫存狀況引起了廣泛關注。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透露,截至2025年5月底,全國乘用車庫存量已攀升至345萬輛,這一數字意味著現有庫存足以支撐未來54天的銷售,相比2024年同期的51天,庫存壓力有所增加。
盡管庫存天數逼近行業警戒線,但汽車行業對未來市場的展望卻顯得頗為樂觀。尤其是對6月份的市場表現,業內樂觀情緒高達83%,這一比例刷新了近期的記錄。那么,在高庫存壓力下,經銷商們為何還能保持如此積極的態度呢?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5月汽車經銷商的綜合庫存系數為1.38,雖然這一數字環比下降了2.1%,同比下降了4.2%,但仍處于合理區間之內,尚未觸及1.5的警戒線。這表明,雖然庫存壓力存在,但尚未達到觸發預警的程度。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54天的庫存周期已經逼近行業警戒區,部分品牌的庫存系數甚至超過了兩個月。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銷商的樂觀態度顯得尤為引人注目。分析認為,這種樂觀情緒的背后,是多重利好因素的綜合作用。一方面,市場周期性波動帶來的銷售回升,為經銷商提供了信心;另一方面,新能源車市場的強勁表現,也為整體市場注入了活力。
進入6月,乘用車市場的走勢延續了此前的波動特征。第一周全國乘用車市場日均零售量為4.2萬輛,同比增長17%,但環比5月下降了14%。然而,到了第二周,日均零售量回升至5.3萬輛,同比增長23%。這種波動反映了消費者購車行為的集中釋放特點,也為經銷商提供了銷售回暖的希望。
在細分市場中,新能源車市場的表現尤為亮眼。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121.6萬輛,同比增長34%,環比增長8%。1-5月累計批發銷量更是達到了521萬輛,同比增長40%。這一強勁勢頭不僅為整體市場注入了活力,也為經銷商提供了更多的銷售機會。
從品牌層面來看,不同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境遇和應對策略也呈現出明顯的分化。高端豪華及進口品牌的庫存系數為1.31,環比下降1.5%;合資品牌庫存系數為1.21,環比下降11.7%;而自主品牌庫存系數為1.51,環比上升2.7%。這種分化反映了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的不同實力和策略。
出口市場的強勁表現為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提供了重要支撐。5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量達到20萬輛,創下月度歷史新高。1-5月累計出口量更是達到了78.9萬輛,同比增長37.1%。海外市場的拓展不僅消化了部分國內產能,也為國內車企提供了新的增長空間。
然而,在批發銷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廠家對政策利好和市場預期的樂觀判斷,推動了批發量的積極增長,但同時也推高了行業庫存水平。這無疑為經銷商帶來了更大的庫存壓力和資金緊張問題。
在高庫存壓力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經銷商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價格戰、壓庫、惡性競爭等問題頻發,使得汽車市場似乎又回到了“唯銷量論”的老路。然而,在新能源技術更替加快、用戶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今天,這種粗放式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對于經銷商而言,如何在保持銷量的同時,確保合理的利潤空間和品牌信任度,將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