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工信部公開表態,全力支持汽車制造商履行“60天賬期”的承諾,此舉被視為對構建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共贏生態的重要推手。
同時,工信部正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問題整治工作,通過嚴查現行違規行為、樹立典型案例并予以通報,以期形成強大的行業震懾力。然而,由于整治結果尚未明朗,加之股市整體表現疲軟,汽車板塊股價持續承壓。
據統計,中國汽車股中,僅有不到四成的個股呈現上漲態勢,平均股價跌幅擴大至0.77%。六大汽車板塊無一幸免,均出現下跌。不過,得益于本期納入寧德時代港股,中國汽車股總市值成功突破10萬億元大關。
在上漲的個股中,江淮汽車憑借四連漲及一個漲停的強勁表現,周漲幅高達22.49%,位居榜首。中穎電子和先導智能分別以15.65%和10%的漲幅緊隨其后。然而,除這三只表現亮眼的股票外,其余上漲個股的表現相對平庸。
江淮汽車的大漲或許與其新車型尊界S800上市僅7天便收獲3600輛大定有關。而中穎電子則因控制權變更事項停牌一日后,其控股股東與上海致能工業電子有限公司達成股權轉讓協議,涉及金額高達12.45億元,若交易完成,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
在下跌的個股中,盡管數量眾多,但跌幅相對有限。小馬智行繼續領跌,一周跌幅達到15.43%,文遠知行則以11%的跌幅緊隨其后。其余個股跌幅大多控制在5%以內。
在造車新勢力方面,小鵬汽車在G7預售會上以“算力”替代“功能承諾”的表述,被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試圖規避監管紅線的行為。理想汽車則宣布成立兩個新的二級部門,專注于空間機器人和穿戴機器人的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比亞迪股份通過拆股計劃,降低了股價門檻,吸引了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此次拆股后,股價大幅下降,入場費用也隨之降低,或將有助于比亞迪吸引更多散戶投資者,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
當前,汽車行業正處于變革與挑戰并存的關鍵時期。盡管價格戰與行業亂象的整治已經邁出重要步伐,但構建健康、可持續的發展生態仍然面臨諸多挑戰。汽車制造商需要在合規經營、技術創新和生態共建等方面持續發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然而,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金價油價的上漲等因素,也可能對汽車行業帶來不可預知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