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華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新精科),一家深耕精密沖壓鐵芯領域逾二十載的企業,歷經超過800天的漫長征程,終于通過了上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審議,為其發展歷程書寫了重要的一筆。然而,這并非終點,而是新的挑戰的開始。
從招股書披露的信息來看,華新精科的業績雖然實現了顯著增長,但其背后隱藏著多重隱憂。客戶集中度過高成為首要問題。近年來,寶馬項目對華新精科的業績貢獻巨大,2023年度占比高達26.83%,2024年度也維持在25.33%的高位。前五大客戶合計貢獻了超過半數的營收,這種高度依賴少數大客戶的結構,無疑增加了業績的不穩定性。
寶馬集團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力正面臨嚴峻挑戰,其銷量增速已顯著低于行業平均水平。若未來寶馬的銷量不及預期,華新精科的業績增長將受到嚴重沖擊。同時,客戶結構的波動性也不容忽視,如2022年的第二大客戶法雷奧,在2023年和2024年均未進入前五大客戶名單,銷售額大幅下滑。
除了客戶集中度風險,華新精科的實際控制人變動也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在IPO獲受理前,郭正平之妻吳翠娣曾是實控人之一,但其在2022年10月將所持股份全部轉讓給郭正平,進而退出實控人行列。這一變動引起了上交所的高度關注,經過多輪問詢,華新精科回應稱,吳翠娣的退出是基于家庭內部股權結構調整,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或規避監管要求的情況。
技術創新本是精密制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但華新精科在研發投入上的表現卻難以支撐其“技術驅動”的形象。近年來,其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始終徘徊在3%左右,僅勉強達到高新技術企業的資質要求。研發團隊的結構性缺陷進一步加劇了技術風險,本科及以上學歷的研發人員占比不足兩成,核心技術人員中更是無一人具備博士學歷。
這種“重應用輕研發”的人才結構,導致華新精科在高端產品研發和工藝優化上進展緩慢,產能利用率長期不足。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鐵芯作為公司的核心產品,其產能利用率在近年來始終徘徊在60%-70%之間,部分傳統產品的產能利用率甚至更低。然而,在現有產能利用率不足七成的情況下,華新精科仍計劃募資4.45億元用于擴產項目,新增產能規模達100萬套/年,這一計劃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質疑。
在毛利率方面,華新精科的表現堪稱“逆行業周期”。近年來,其精密沖壓鐵芯產品的毛利率顯著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均值。然而,這種異常表現并未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一方面,同行企業早已布局相關技術卻未能實現毛利率的大幅躍升;另一方面,華新精科的研發投入規模與技術儲備遠不及競爭對手,其技術突破的合理性存疑。公司“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也進一步削弱了毛利率數據的可信度。
現金流狀況的惡化更是加劇了華新精科的財務風險。近年來,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大幅波動,應收賬款規模持續攀升,占營業收入的比例高達四成以上。同時,公司應付票據高達4.5億元,對供應商的資金占用壓力巨大。這種“高應收、高應付”的財務結構,在行業價格戰加劇的背景下,可能導致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華新精科的IPO過會雖然標志著其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也暴露出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客戶集中度過高、研發投入不足、產能利用率低下以及現金流惡化等問題,都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重大障礙。對于投資者而言,需理性評估其投資價值;對于監管機構而言,應持續關注其上市后的業績表現,防范潛在的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