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內多家知名汽車制造商,包括中國一汽、東風汽車、廣汽集團、賽力斯、比亞迪以及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等,紛紛宣布了一項重要決定:將供應商的支付賬期統一調整為60天內。這一舉措意在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效率。
然而,盡管這些車企已經對外宣布了這一政策調整,但業內對此能否真正落地執行持謹慎態度。眾多細節問題尚待明確,例如賬期的計算起始點是收貨時還是入庫時,是以收貨日期還是以開票日期為準,開票是當月進行還是次月,開票月份是否計入賬期內,以及具體的支付方式等。
支付方式的復雜性尤為突出,是采用現匯還是承兌匯票,承兌匯票是由銀行承兌還是商業承兌,承兌匯票的期限與賬期之間的關系如何界定,還有這一60天賬期的具體生效日期等,都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實施60天賬期對于車企來說,意味著將承受巨大的資金壓力。在當前行業整體利潤下滑、資金儲備不足的背景下,這一政策可能會讓部分車企陷入資金鏈緊張的困境,甚至面臨生存危機。
根據海豚投研的研究報告,通過對2024年年報及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的分析,預測在實行60天賬期后,17家上市車企的資金缺口可能高達萬億元。這些企業涵蓋了特斯拉、理想、上汽、北汽零跑、蔚來、小鵬、江鈴、長安、賽力斯、比亞迪、吉利、長城、一汽、江淮、北汽藍谷、東風股份(注意非東風集團),但并未包括一汽、廣汽、奇瑞、東風集團等其他重要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海豚投研的數據還顯示,在2024年國內主流上市車企中,僅有特斯拉一家達到了60天賬期的標準,而中國車企的平均應付賬款周期長達5至6個月。
研究機構進一步指出,在當前環境下,安全性最高、資金狀況最穩健的車企有兩家:特斯拉和理想。特斯拉由于其本身賬期較短且手頭現金充足,而理想則因其經營現金流充裕,現有的現金儲備完全可以覆蓋應付賬款的缺口,甚至還有余裕應對日常經營,無需額外進行債券或股權融資。
因此,在嚴格執行60天賬期政策的情況下,部分車企可能會立即遭遇現金流危機,需要通過外部融資來填補資金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