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速度”已成為決定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因素。據外媒統計,2024年全球新車上市數量中,中國占據了近半壁江山,共推出了79款新車,彰顯了中國汽車市場的蓬勃活力。車企們為了搶占市場份額,紛紛加速產品迭代,內卷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場“速度競賽”中,上汽大眾展現出了非凡的實力。面對市場產品換代速度的不斷加快,上汽大眾沒有選擇盲目跟風,而是依托技術革新、流程優化與管理升級,實現了開發周期的顯著縮短。從原來的54個月縮短至現在的24-36個月,效率提升了30%以上,這一成就令人矚目。
上汽大眾的提效秘訣在于其并聯化研發模式的采用。相較于傳統的串聯式研發,并聯化模式能夠更有效地簡化各板塊間的銜接與配合步驟,從而大幅提升研發效率。上汽大眾還積極運用數字化、虛擬技術等先進手段,進一步提升了研發效率,并積累了大量數據,為后續的數字化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上汽大眾的“快”并非以犧牲質量為代價。在追求速度的同時,上汽大眾始終堅守質量底線,制定了從研發到制造乃至全生命周期的嚴苛標準。其產品開發過程涵蓋了前期開發、批量開發和批量準備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設有諸多環節和控制點,以確保產品的性能品質一致性。
在驗證環節測試中,上汽大眾更是毫不含糊。他們給驗證環節留足了時間,在每一個重要環節和風控點都嚴格堅守品質標準。無論是冬試、夏試還是耐久測試等驗證環節,上汽大眾都一一進行,確保產品在各種極端環境、極端工況下都能表現出色。這種對品質的執著追求,正是上汽大眾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
上汽大眾在品質檢驗方面有著兩層標準。第一層是“達標”,即滿足國家要求和行業統一的底線;第二層則是“超標”,即追求超越用戶期望的“看不見的品質”。上汽大眾在開發過程中始終堅持把用戶用得到的甚至用不到的都想到,確保產品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都能安全如意。隨著電動車市場的蓬勃發展,上汽大眾還增加了專項針對電動車的通過性測試,以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
上汽大眾的這種“提效不縮水”的堅持,不僅贏得了市場的廣泛認可,也為中國汽車行業樹立了新的質量標桿。在“速度競賽”逐漸轉向“質量馬拉松”的今天,上汽大眾以其卓越的品質和穩健的發展態勢,成為了眾多車企學習的榜樣。四十年來,上汽大眾始終堅守德系品質的核心——“質量是上汽大眾的生命”,即使在產業革命的關鍵期,也從未動搖過這一信念。
上汽大眾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真正的“快”是建立在結構優化、質量提高的基礎上的。只有與用戶需求協調共進,才能實現長遠的“好”。這種視安全為底線、重視品質的企業價值觀,正是上汽大眾能夠贏得2800萬用戶信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