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一系列積極信號,彰顯出行業正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5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攀升至264.9萬輛和268.6萬輛,環比增長分別為1.1%和3.7%,同比更是實現了11.6%和11.2%的顯著增長。
在這波增長浪潮中,新能源汽車的表現尤為亮眼。5月份,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達到127萬輛和13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和36.9%,其新車銷量已占據汽車新車總銷量的近半壁江山,達到48.7%。今年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累計達到569.9萬輛和56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2%和44%,新車銷量占比也穩定在了4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指出,今年以來,“兩新”政策的持續發酵,加上車企新品的密集投放和各地車展的促銷活動,共同推動了汽車市場消費活力的加速釋放。5月份,汽車市場延續了這一良好勢頭,內需和出口均表現出色,乘用車市場尤為活躍,新能源汽車更是保持了高速增長。
然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并非沒有隱憂。部分車企為了短期利益,頻繁發起大幅降價活動,導致“價格戰”愈演愈烈;一些企業則通過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更有車企長期拖欠供應商貨款,進一步惡化了營商環境。這些亂象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對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構成了威脅。
為了打破這一“內卷式”競爭困局,近期汽車行業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集體行動。包括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賽力斯、吉利、比亞迪、長安、小鵬、小米、蔚來、理想等在內的主流車企紛紛表態,將積極響應《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政策要求,將供應商支付賬期統一縮短至60天以內。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緩解供應商的資金壓力,還將推動汽車行業在合作模式與資金管理方面實現新的突破。
面對行業亂象,相關部門也迅速行動,密集釋放強監管信號。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支持整車企業踐行有關承諾,引導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同時,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產品一致性抽查,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
工業和信息化部還發布了2025年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針對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水平、汽車芯片標準制修訂以及用戶體驗標準化研究等方面進行了重要部署。特別是針對隱藏式車門把手等存在使用難、潛藏安全風險的新產品技術,將開展相關標準研究,以強化標準立項的可行性論證。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廣大企業被呼吁以身作則,強化行業自律意識。同時,社會各界也被期望積極關心并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共同抵制網絡亂象,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文明有序的產業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