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態勢再次成為焦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率先發聲,發布了一份旨在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健康發展的倡議書,明確反對車企間無序的價格戰。這一舉動,無疑將持續三年的價格戰話題再次推向風口浪尖。緊接著,工信部也明確表態,指出“價格戰”沒有贏家,更無未來可言,并宣布將加大對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的整治力度。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迅速行動,于6月9日發布通知,宣布將集中整治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卷問題,并加大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車型的抽查力度。對于不符合相關要求的企業,將采取暫停新品申報等處罰措施。此舉標志著官方正式出手整治汽車行業內卷現象。
不僅如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也于6月10日發文指出,汽車企業的價格戰已嚴重沖擊了鋼鐵企業的穩健經營,尤其是汽車板這一拳頭產品,已幾乎沒有毛利,卻仍被要求降價。鋼鐵行業與汽車行業的深度綁定,使得這一內卷現象對上下游產業鏈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在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學良的發言,更是將汽車行業內卷現象下的質量問題擺上了臺面。他直言不諱地指出,價格戰等內卷形式已經讓行業陷入了惡性循環,亟需官方介入整治。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將從質量監管層面解決內卷帶來的問題。通知要求,將組織有關道路機動車輛檢驗檢測機構,對送檢樣車開展一系列符合性檢驗檢測項目,包括整車結構參數核查、正面碰撞試驗等。對于不符合相關國家標準要求的企業,將采取公開通報、暫停相關產品公告、暫停企業新產品申報等處罰措施。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表示,監管部門此次采取的是“曲線監管”的方式,通過高強度的產品質量合規檢查倒逼企業收斂。這相當于給企業戴上了緊箍咒,如果企業繼續無底線降價導致偷工減料,質檢環節就能精準揪出問題。這一舉措的本質是用質量監管替代價格干預,迫使企業將資源從價格戰轉向合規戰。
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已經對全行業的盈利能力產生了嚴重影響。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汽車行業利潤率僅為4.3%,而到了2025年一季度,這一數字更是下滑至3.9%,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無底線的價格戰和盲目的技術競爭擠壓了企業的合理利潤空間,進而影響了產品和服務質量。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坦言,當前的激烈競爭已經讓長安汽車及其經銷商、供應商鏈條上的100多萬職工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可持續健康的發展也面臨巨大的挑戰。而鋼鐵行業作為汽車行業的上游供應商,同樣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部分汽車企業不斷要求鋼廠降低汽車板價格,甚至通過延遲支付貨款等方式轉嫁融資壓力和成本給上游供應商。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指出,“內卷式”競爭已經嚴重破壞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扭曲了資源配置與價格信號,成為產業鏈企業創新發展、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阻礙。長安汽車、吉利、賽力斯、奇瑞、比亞迪、蔚來等多家車企高管已公開發聲堅決反對“內卷”,并做出了相應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