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維修界,老張師傅的一席話引起了人們對插電混動(插混)與增程式電動車的熱議。他感嘆道:“修插混車的變速箱,一次就要三千,比增程車難搞多了!”這番直白的話語,卻意外揭示了一個市場現象:技術更為先進的插混車型,在銷量上竟被結構相對簡單的增程車甩在了后面。2024年,增程車的銷量激增89.1%,連大眾、福特等傳統巨頭也紛紛加入戰局,這不禁讓人疑問,難道真的是消費者不懂車嗎?
北京車主林女士的經歷頗具代表性。她抱怨說:“插混車一旦電量不足,發動機的聲音就像拖拉機一樣,而增程車即使噪音稍大,也只是像充電寶一樣安靜。” 數據也支持了這一體驗:增程車在城市路況下的熱效率高達38%,遠超燃油車,尤其在堵車時,純電驅動更是實現了零油耗。而插混車主王先生則無奈表示:“官方說虧電油耗2.9L,但我實際開到5L,還不如直接買燃油車?!?/p>
續航焦慮也是消費者選擇增程車的一大原因。資深車評人一語道破:“增程車表顯剩50公里時,加油三分鐘就能續航500公里;而插混車電量不足時,就得趕緊找充電樁!” 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更是直言不諱:“最大續航超過2000公里的增程器,已經是純電混動的終極形態?!?/p>
這場技術路線的爭議,實際上反映了消費者需求的錯位。長城汽車的高層曾堅決表示“打死不做增程”,但如今其銷量卻被主打增程的理想汽車反超。這不禁讓人想起智能手機時代,諾基亞曾嘲諷蘋果手機的電池不耐用,然而消費者卻寧愿攜帶充電寶,也要追求大屏觸控的體驗。
一位車主的心聲更是道出了消費者的真實需求:“什么先進技術?我每天通勤兩小時,只希望孩子在后座能安靜睡覺,老婆能追劇不暈車?!?這番話,或許是對這場技術路線之爭最直接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