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價格戰愈演愈烈之際,長安汽車選擇了一條不同尋常的道路——進軍歐洲市場,以此作為突破國內瓶頸、邁向全球的關鍵一步。
面對國內銷量增長放緩、利潤空間被壓縮的現狀,長安汽車意識到,“出海賣車”已成為新的成功標尺。然而,長安汽車高層深知,僅僅“走出去”并不意味著就能在全球舞臺上站穩腳跟。
“我們早在1991年就開始探索海外市場,”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走到今天,我們經歷了數十年的摸索與嘗試。我們的戰略基于長遠眼光、本土化和系統性能力?!?/p>
長安汽車采取的是一種穩健而深思熟慮的策略,而非急于將過剩庫存運往海外。公司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擺脫許多中國品牌在海外仍然背負的“低價”標簽。長安汽車避免陷入“建廠即成功”或“海外存在即高端定位”的誤區。
對于長安汽車而言,歐洲不僅是一個出口市場,更是檢驗其能否成為真正全球品牌的試金石?!叭绻覀兡茉跉W洲市場贏得用戶認可,那就像是考上了清華大學或北京大學,”朱華榮說,“如果在這里失敗,那我們就只是二流品牌。”
因此,長安汽車在“藍海計劃”全球戰略中,將歐洲置于優先地位,這是其更廣泛“152”戰略的一部分。公司將歐洲視為其在產品、技術、營銷和服務方面的戰略高地。
長安汽車的歐洲雄心并非一時興起。早在2017年,公司就開始規劃,而其在歐洲的布局則始于2001年在意大利都靈開設的設計中心。2010年,公司在英國建立了研發中心,2020年又推出了針對其高端品牌Avatr的德國工廠。如今,長安汽車在全球六個國家、十個地點運營著研發網絡。
長安汽車專注于深度技術和綜合能力的投資,從自主研發的SDA平臺、自動駕駛系統到“金鈴”等自有品牌電池技術。
長安汽車的歐洲戰略圍繞三個核心問題展開:賣什么、在哪里賣、怎么賣。公司推出了兩款針對歐洲消費者的核心車型——Deepal S07和S05。S07目前已進入交付階段,經過兩年的市場適應性調整,進行了150項改進,并在包括英國在內的不同條件下進行了超過500萬公里的道路測試。
公司的市場擴展采取分階段策略。挪威以其95%的電動汽車普及率成為驗證產品市場契合度的切入點。隨后,長安汽車將業務拓展至德國和英國,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進入西班牙、意大利和波蘭。
長安汽車還根據當地條件調整其動力總成策略。在南歐,由于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滯后,公司計劃先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彌補初期投資,然后再轉向純電動汽車(BEV)。
到2025年,長安汽車計劃在歐洲推出八款車型,重點開發七款高銷量產品,每款產品目標年銷量為30萬輛。
為支持這一雄心壯志,長安汽車正在構建三級物流和售后服務網絡。中國的全球零部件倉庫向荷蘭的區域中心供貨,該中心再向英國、西班牙、意大利、德國和荷蘭的國家級中心供貨。公司還計劃明年推出歐洲服務品牌,強調本地參與和共同創造。
盡管許多中國電動汽車制造商通過快速國際化引起了廣泛關注,但長安汽車卻采取了更為穩健的路徑,強調運營準備而非早期銷售數字。
“第一場戰役是賣車。第二場——也是更艱難的戰役——是建立品牌,”一位長安汽車高管表示。歐洲消費者不僅看重價格和性能,同樣重視品牌歷史和設計。沒有獨特的品牌身份,中國汽車制造商可能會被視為二流替代品,無論產品質量如何。
即使長安汽車專注于“3萬輛級”產品,這一務實策略也面臨巨大挑戰。目前還沒有中國品牌打造出像豐田卡羅拉或特斯拉Model Y那樣的全球暢銷車型。歐洲的監管復雜性和消費者多樣性將對長安汽車的產品規劃和生命周期管理提出前所未有的考驗。
然而,長安汽車并未退縮。其進軍歐洲與其說是對國內競爭的逃避,不如說是主動邁向全球舞臺的一步。能否通過考驗尚不確定,但顯然,長安汽車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