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集團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挑戰,其旗艦品牌奧迪亦深陷其中。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大眾和奧迪的傳統燃油車業務遭遇結構性下滑,尤其是在歐洲和中國市場。為了應對這一困境,大眾汽車已啟動全面重組計劃,但首席財務官阿諾·安特利茨警告稱,轉型進程仍不夠徹底,存在巨大的風險和潛在的自滿情緒。
大眾汽車目前尚未能提供確鑿證據,證明其能夠完全實現轉型目標。同樣,奧迪品牌首席執行官托馬斯·舍費爾也指出,盡管奧迪的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電動汽車與汽油汽車的成本持平,但進展速度并不理想,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
財務數據顯示,大眾汽車集團的利潤在2025年遭遇重創。第一季度,盡管營收同比微漲2.8%至775億歐元,但營業利潤卻同比驟降37%至29億歐元,凈利潤更是暴跌40.6%至21.8億歐元。大眾汽車已將原定于2026年實現的6.5%營業利潤率目標推遲至2029年。奧迪品牌同樣面臨嚴峻形勢,2024年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2%至167.12萬輛,不僅被特斯拉超越,營業利潤也同比暴跌38%至39億歐元。
為提升利潤率和銷量,奧迪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關閉布魯塞爾工廠、與德國工會達成協議計劃裁員7500人,以及計劃在北美市場推出10款新車型并實現本地化生產。然而,隨著海外關稅戰持續、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縣域市場消費能力的下降,奧迪的這些舉措能否幫助其迅速走出困境,仍充滿不確定性。
奧迪的電動化轉型速度一直較為緩慢,早在2009年啟動的e-tron項目直到2018年才正式亮相。由于內部開發關鍵汽車軟件失敗,以及其他重要車型推出延遲,奧迪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在中國市場,奧迪純電動車型的銷量大幅下降,其中Q4 e-tron的銷量甚至不如國內新勢力品牌的單月銷量。
奧迪不僅面臨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壓力,其燃油車業務也在下沉市場受到沖擊。隨著縣域年輕人口外流和潛在購車客戶減少,奧迪等傳統豪車品牌在下沉市場的銷量受到影響。為了應對市場壓力,奧迪采取“以價換量”和“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推出多款新車型并頻繁降價,但這進一步稀釋了品牌價值,形成了惡性循環。
頻繁降價對老車主造成“背刺”,影響車輛保值率,對整個銷售體系造成沖擊。同時,“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也導致價格重疊、用戶群體模糊和品牌形象被稀釋。奧迪品牌價值的破壞不僅影響在華市場銷量,也對其在美國等其他市場的表現構成威脅。
在美國市場,奧迪同樣面臨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由于奧迪在美國銷售的多款車型是從歐洲生產后出口到美國,關稅的增加將直接影響其成本和銷售價格。為了減輕關稅的影響,奧迪正在考慮擴大在美國的生產基地。然而,關稅戰不僅增加了車企的供應鏈成本,還可能導致消費者轉向其他品牌或競品。
面對重重挑戰,奧迪需要找到有效的策略來打破惡性循環,重塑品牌價值。如何在關稅戰、市場競爭加劇和消費者需求變化的背景下,實現電動化轉型并提升銷量,成為奧迪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