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久久

ITBear旗下自媒體矩陣:

中國科學家發現宜居“超級地球”,質量達地球10倍!

   時間:2025-06-04 11:08:48 來源:ITBEAR編輯:快訊團隊 發表評論無障礙通道

在浩瀚的宇宙中,人類是否孤獨存在,是否還有如地球般的生命搖籃,這些問題長久以來激發著人類無盡的好奇與探索欲。近日,一項由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主導的國際性研究,為解開這些謎團帶來了新的曙光。

科學家們宣布,在距離地球約1.6億個日地距離的地方,圍繞著一顆與太陽相似的年輕恒星Kepler-725,發現了一顆位于宜居帶的“超級地球”——Kepler-725c。這顆行星的質量約為地球的十倍,其存在的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自然-天文學》上發表,獲得了審稿專家的高度贊譽。

據云南天文臺的研究員顧盛宏介紹,Kepler-725c所在的宜居帶,是液態水得以穩定存在的理想區域,這對于生命的起源至關重要。這顆行星繞其宿主恒星旋轉一周的時間約為207.5天,與地球的公轉周期頗為接近。顧盛宏表示:“‘超級地球’位于類似太陽的恒星附近的宜居帶,這意味著它可能存在與地球相似的碳基生命。”

然而,這顆行星的發現并非易事。在之前的觀測中,Kepler-725c似乎一直隱藏在盲區之中,未被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捕捉到。此次研究中,科研人員首次運用了凌星中間時刻變化(TTV)反演技術,通過觀察Kepler-725行星系統中另一顆行星凌星時刻的微小偏差,成功推斷出了Kepler-725c的存在。云南天文臺青年副研究員孫磊磊比喻道,這項技術就像通過觀察時鐘指針的微小變動,來判斷是否有無形之力在暗中作用。

在過去,科學家們主要依賴凌星法和視向速度法來探測系外行星,但對于體積小且軌道遠離恒星的行星,這兩種方法都面臨精度不足的挑戰。而TTV反演技術的運用,則無需直接觀測待發現行星遮擋恒星或恒星被拖拽的微小擺動,只需測量另一顆行星的凌星時間變化,即可間接感知其存在,為探測類地行星提供了新的途徑。

這一發現不僅標志著中國在尋找第二個地球的探索之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為未來的空間天文任務提供了新的觀測目標和探測技術支持。顧盛宏透露,研究團隊計劃將TTV反演技術應用于更多系外行星系統,尋找隱藏在類太陽恒星和紅矮星宜居帶中的行星。同時,他們還將結合其他觀測手段,如透射光譜、發射光譜和直接成像技術,進一步研究這些宜居帶行星是否真正具備生命存在的條件。

在國際合作方面,云南天文臺的研究團隊也展現出了積極的姿態,未來他們將積極參與歐洲的PLATO計劃和ARIEL望遠鏡項目的數據分析工作,與全球科學家攜手共進,共同推動對類地系外生命的探索。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全站最新
熱門內容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版權聲明  |  RSS訂閱  |  開放轉載  |  滾動資訊  |  爭議稿件處理  |  English Vers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萨迦县| 夹江县| 剑阁县| 襄汾县| 福安市| 始兴县| 普宁市| 洱源县| 永和县| 右玉县| 武乡县| 凤城市| 安平县| 水城县| 峨眉山市| 东明县| 香格里拉县| 河西区| 贵州省| 竹北市| 莆田市| 遂平县| 洛川县| 临朐县| 益阳市| 鄂托克旗| 酒泉市| 西和县| 彭山县| 靖边县| 榕江县| 伊宁县| 仙桃市| 湘潭县| 无棣县| 临沧市| 枣庄市| 洛南县| 广德县| 淮滨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