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汽車行業的焦點逐漸從價格戰轉向了內功修煉。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的《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 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得到了眾多車企的積極響應,行業內外普遍認識到,無序的價格競爭已不再是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多位車企負責人和行業專家在接受采訪時紛紛表示,他們堅決支持中汽協會的倡議,認為車企應共同維護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他們強調,通過科技創新和內部管理優化,而非單純的降價策略,才是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指出,價格戰不僅對企業自身、供應商和經銷商造成壓力,更對整個行業和消費者利益構成了威脅。比亞迪集團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也表示,他們將嚴格遵循公平競爭原則,為營造健康的市場秩序貢獻力量。
數據顯示,盡管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更是首次超過1000萬輛,但行業利潤率卻僅為4.3%,遠低于下游工業的平均水平。今年前四個月,汽車產銷量繼續攀升,但降價車型超過60款,不少車企雖然銷量增長,利潤率卻進一步下滑。
中汽協會的倡議明確指出,無序的價格戰會加劇惡性競爭,進一步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影響產品質量和售后服務,從而阻礙行業的健康發展,損害消費者權益,甚至帶來安全隱患。事實上,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已不再僅僅停留在價格層面,安全、智能等用車體驗已成為他們更為關注的因素。
在5月31日開幕的2025粵港澳大灣區車展上,112家整車品牌和1039款車型競相亮相,首日觀眾人數便創下新高,達到18.3萬人次。車展的火爆場面不僅體現了消費者對美好出行的期待,也反映出他們在選擇汽車時更加注重產品的綜合價值。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多個前沿技術領域仍需持續攻關,包括全固態電池、分布式電驅動系統、自動駕駛大模型等關鍵技術,以及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核心部件。業內人士認為,車企應通過多品牌戰略形成差異化競爭,同時加強技術創新和品質提升,以提高產品價值和盈利能力。
為了推動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加大整治力度,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產品一致性抽查,并配合相關部門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這些措施旨在維護一個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切實保障消費者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