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創新浪潮的推動下,我國科技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項目以及“人造太陽”等尖端科技成果頻現,極大地激發了公眾對科技探索的熱情。這一趨勢也促使科技旅游成為新興的旅游熱點,各地紛紛探索如何將科技“流量”轉化為文旅“增量”,為旅游業注入新的活力。
在海南文昌,一個全新的航天觀禮體驗平臺——瑤光火箭觀禮平臺,已經正式投入運營。該平臺距離文昌航天發射場僅數公里之遙,為游客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看火箭發射的絕佳位置。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發射當天,包括四年級小學生延鈺菲在內的約800名游客共同見證了這一震撼瞬間?;鸺l射的壯觀景象讓現場游客興奮不已,紛紛拿出手機記錄這一難忘時刻。除了觀看發射,瑤光火箭觀禮平臺還舉辦了“航天嘉年華”活動,包括“時空膠囊計劃”和“元宇宙星空音樂會”等項目,豐富了游客的航天科普體驗。
在甘肅金昌,一個名為“火星1號基地”的旅游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體驗。這個基地的地形地貌與火星高度相似,游客可以在這里體驗火星探測器、太陽能板等設施,仿佛置身于真實的火星環境?;貎仍O有火星星際探索體驗中心和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游客可以通過模擬設備體驗火箭升空,并了解如何在火星環境中種植作物和維持生態系統。這種“角色扮演+任務驅動”的運營模式,讓游客在娛樂中學習復雜的科學概念和工程思維。
而在安徽省合肥市,一座被譽為“人造太陽”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也成為了科普旅游的熱門景點。合肥市西園新村小學的學生們有幸參觀了這一大科學裝置,并聽取了志愿者老師的深入講解。他們不僅了解了“人造太陽”的工作原理和目標,還在合肥現代科技館觀看了關于著名物理學家葛庭燧的紀錄片,深受鼓舞。合肥市還培育了270家科創科普游基地,串起了110余條科創科普研學線路,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科普旅游資源。
這些科技旅游項目不僅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體驗和學習機會,還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了積極影響。例如,瑤光火箭觀禮平臺的運營不僅帶動了周邊村莊的旅游經濟,還為村集體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火星1號基地和金昌市的“科技+工業”特色旅游線路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繁榮。而合肥市作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之一,更是充分利用其科研資源,將科創資源轉化為研學資源,培育了更多的科創科普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