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汽車產業迎來了重要變革。長安汽車與東風股份,兩大汽車央企,正式公布了自今年早些時候啟動的戰略重組的最終方案,這一調整深刻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格局。
公告發布后,長安汽車股價呈現出上漲趨勢,而東風汽車股價則出現下跌。與此同時,兵裝集團旗下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出現異常波動,東安動力和湖南天雁的漲幅均接近漲停,這反映了市場對專業化重組的積極預期。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之前的股東大會上明確表示,此次重組并不會改變公司既定的戰略技術方向。長安汽車有著明確的規劃,到2025年,公司計劃實現銷量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營收目標為3000億元。長安汽車將繼續推進“北斗天樞2.0”智能化戰略,預計在2026年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
回顧今年2月,長安汽車與東風汽車同步發布公告,透露間接控股股東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籌劃重組,這一消息立即引發了業界對兩大集團合并的廣泛猜測。此后,東風集團管理層和長安汽車相繼透露整合正在推進和方案基本完成,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對雙方合并的預期。然而,此次公告的發布最終打破了這一合并猜想。
盡管長安與東風合并理論上將形成年銷量超500萬輛的全球第五大車企,但在實際操作層面卻面臨巨大挑戰。兩家央企在歷史背景、品牌布局以及供應鏈體系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整合成本高、周期長,管理融合難度極大。更重要的是,雙方目前都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關鍵階段,獨立運營更有利于快速決策和市場把握。
分立重組后,長安汽車將從兵裝集團的二級子公司晉升為與一汽、東風同級的國資委直管一級央企,這一變化將帶來顯著的升級。在決策層級上,長安汽車將減少原兵裝集團內部的審批流程,增強在技術投入和海外擴張等方面的自主權。在資源聚焦方面,剝離軍工業務后,長安汽車的資金和政策資源將更加集中于智能電動化轉型。長安汽車在行業話語權方面也將得到加強,作為專注于汽車的央企,長安汽車將能夠主導供應鏈標準,推動行業集約化發展。
此次調整后,中國汽車央企形成了“一汽、東風、長安”三足鼎立的新架構。在差異化競爭方面,一汽側重高端電動領域,東風深耕商用車與豪華電動市場,長安則聚焦智能化與全球化發展,有效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在民企合作方面,國資委鼓勵央企與民企深化合作,長安與華為、東風與寧德時代等產業鏈協同將成為新的發展焦點,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