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汽車行業內的一場討論因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的言論而持續發酵,不僅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也激發了廣大網民的熱議。
在最近的一次直播活動中,崔東樹公開表示,他個人只選擇購買燃油車,對于新能源汽車則持保留態度。他提出的主要觀點之一是,新能源汽車并非完全綠色環保,其電池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相當可觀,因此對環境的實際影響并不像普遍認為的那樣小。
事實上,崔東樹一直以來都是燃油車的堅定支持者。去年,他就曾積極為燃油車發聲,主張當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達到一定水平時,應確保燃油車車主享有同等權利,以促進燃油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崔東樹的這些觀點,無疑在國內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蓬勃發展,尤其是電動汽車的銷量大幅增長,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307.5萬輛,占總銷量的47.1%,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而從全球范圍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主要依賴于中國的推動。
面對輿論的廣泛關注,崔東樹于6月12日在朋友圈進行了回應。他解釋稱,自己之所以不選擇新能源汽車,主要是因為個人用車頻率較低,且充電設施在其生活區域并不方便。他強調,一些報道斷章取義,誤解了他的原意。
崔東樹還提到,他并非完全否定新能源汽車的價值,而是認為在選擇購車方式時,應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和需求進行考慮。他的這一回應,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輿論的緊張氛圍。
崔東樹還呼吁社會各界應理性看待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的發展問題,不應過分夸大或貶低任何一方的作用。他強調,只有推動兩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